閱讀歷史 |

第249章 去前線 (第1/2頁)

加入書籤

“我能不能去前線看看呀?”

基地來的人本來只是來報告好訊息,哪能料到灰輕言提出這樣出人意料的要求。

“這個不行吧!灰大夫,你可是咱們基地制『藥』廠最重要的一員。離了你,我們誰也不會制『藥』呀!”

“唔,這倒是個問題。”

“對呀,對呀!再前線可不是隨便去的地方,那裡可危險了。槍林彈雨的,生死只在一瞬間。您畢竟不是我們軍人,沒必要去冒這個險。”

“可是我作為『藥』劑的供應單位,很有必要去前線親眼看看『藥』效的揮。最好是能現場採集一下樣本,才能為以後的改進找到新思路。”

“什麼?這『藥』還能改進呀?”

“當然能了。我這段時間不是又向你們擴大了『藥』材的供應種類嗎?也是因為我在研究一種全新的『藥』劑,看看能不能給前線幫上忙。”

果然灰輕言一全新的『藥』劑,對方馬上就來了興趣。

現在的灰輕言對於前線來是非常重要的成員,據志願軍司令部已經給他定義為“一個人就頂的上1個軍”的大殺器。

後勤方面更是正在給他申請各方面的獎章和獎狀,包括很多榮譽稱號,都在籌備當鄭

原先大家還只是把他所提供的『藥』劑當成是前線治療傷員的補充,屬於非必須品。有簾然最好,沒有他的存在也能克服困難。

但隨著“寒冰散”的擴大使用範圍,目前已經推廣到了全軍當鄭以當前嚴寒的宇宙半島冬,前線對“一口辣”的需求數字幾乎是無限量的。

即便前線儘可能的減少使用頻率和依賴程度,依舊對此情況毫無辦法。

不可替代!

這就是綜合考量了前線將士們的意見後,最終志願軍司令部得到的結論。據現在連中央上,都已經有所耳聞這種全新的『藥』劑了。

內閣最高執政的輔大學士,甚至都在誇獎“烈火散”的巨大作用,並對傳統醫『藥』學的歸納整合和揚光大又產生了新的思路。

就現在“灰輕言”的名字,放過去已經算是簡在帝心了。

內閣裡的最新意見,就是積極吸納新鮮血『液』加入翰林院開始學習,為以後進一步加重擔子做準備。所謂的新鮮血『液』,有訊息指名道姓的人就是灰輕言了。

“像灰輕言這樣的優秀的同志,為什麼翰林院不積極吸收進來呢?我們的黨和人民,都需要這個的幹部來做貢獻嘛!

“國家大事不要總是排資論輩,必要條件下還是要以能力優先的嘛。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不拘一格降人才,海納百川,才能吞吐下呀!”

當然這番話都是私底下流傳出來的訊息,具體是不是真相,誰也不知道。

可不管誰聽到這樣的話,都會下意識的認定就是真相。要不怎麼會傳出來這麼詳細的段子,還有鼻子有眼的怎麼都聽著不假。

當然不假也未必就是真的。

可誰敢賭一把?

所以今次基地來探望灰輕言的人除了向他傳達中央的政策和前線對“烈火散”的高度表揚外,還有吸收他加貿組織的意願。

只是試探了好幾次,灰輕言全都裝聾作啞的擋了回來。

最後,本地翰林院的特使乾脆挑明瞭,就問他要不要加入黨組織和翰林院作為幹部儲備呀?

眼見糊弄不過去了灰輕言才苦笑著擺手拒絕了“我自由散漫慣了,真心不習慣集體組織生活。再我家裡還有師傅和兩個侄女兒要照顧,出去上班實在是不方便呀。”

“哎呀,你這個人怎麼能這麼想呢?做工作不要總是考慮家,也要考慮大家嘛!正所謂大河有水河滿,沒有國家,何來的家?”

誰知道灰輕言卻搖搖頭,平靜道“家國下,次序還是不能錯的。先有了家,才能有國,進而才是下。自古聖人也有言在先,一家不掃,何以掃下?”

“你這話的就太絕對了。那明明是以見大的比喻,不是你那麼理解的。”

“可古聖人還呢!”

“又什麼了?”

客也是很無奈,根本沒想到灰輕言的嘴皮子這麼利索。

“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下,可見這是一步一步才能做到的。我現在頂多也就是修身,連家都還沒齊整,怎麼出治國平下呀?”

“”

“何況我現在同樣是為國效力,在不在組織之內,又有什麼必須呢?”

“可身在其中總是能更好的揮你的能力呀?今後還能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增光添彩,你現在太過埋沒了你的才能呀!”

“沒有埋沒,談不上。我自家人知自家事,端多大的碗,吃多少飯。現在已經是我竭盡所能了,更重要的崗位我可擔不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