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一见林书阁到了,直接将话茬引到他那边,商户见了林书阁自是更加亲切,一个个围上来滔滔不绝,吵得他耳朵疼。
终于,相里谷过来禀报说是时辰到了,李县令一改乐呵呵的表情,神情严肃,先代表县衙众人和商户们祭祀了各方神灵,又宣读了建造学堂的价值和意义,着重表彰了各大商户对学堂的贡献。
李县令兴致勃勃地发言,林书阁看向商户们,一个个喜气洋洋,激动不已。
花点钱算什么,再说建个学堂也花不了多少钱,重要的是什么?名声啊,以后这座学堂出了哪些人才,不由得想起建学堂的他们。
他们围着立在学堂前的碑刻前,上面刻着学堂建立的时间以及众投资人的名字事迹。
商户们围成几层一个个找自己的名字,有的挤不进去急得额头冒汗,竟然还有带着孩子的,一边指着自己的名字,一边告诉儿女阿父我有多么多么厉害。
终于,仪式结束了,林书阁进去参观,因是免费入学,一些民众本来在观望,但看到确实是官府主办,好些人家都把孩子送了过来。
林书阁一瞧,竟然还看到了王柱子一家,王柱子显然也看到了他,小跑过来,行礼道:“大人,好久不见。”
见林书阁疑惑地望着他,主动解释道:“我今日是来看热闹的,大李哥家孩子今年正好到了入学的年纪,听说县衙办了免费学堂,所以把孩子送来上学。”
“我家阿宝明年也送过来,我们虽然做了睁眼的瞎子,但还是想让孩子读书识字的,考功名我们也不敢想,起码多认几个字。”
林书阁点点头,又关心了几句他们的生活,一听这个,王柱子激动道:“不瞒大人,我干活还算好,主家欣喜已经提拔我当造纸坊的小管事了,元娘她也是,手巧,干活心细,我们夫妻二人一月能挣不少钱,为了方便,现在住在县中,农忙时才回家。”
林书阁夸了他几句,直把王柱子夸得直挠头。
“但也别误了地里庄稼。”林书阁叮嘱道。
“哪能了,庄稼可是我们的根,大人你放心,今年还发了新农具,省时又省力,比往年快不少,忙完春耕之后我和元娘才敢忙活其他的。”
“那便好。”
林书阁和他结束交谈,他兴高采烈地跑去和妻子嘀嘀咕咕半天。
“大人。”旁边传来声音。
林书阁回头一看,是穿着夫子服饰的何延。
其实何延已经等候多时了,见林书阁一直和人交谈,没敢出声打扰。
“大人,您上次说的拼音是什么意思?”
第56章巡视(三合一)此人更像是魏晋名士,……
学堂的建造林书阁是仿照现代教室建的,东侧一派教室是幼童,也就是低年级教室,西侧是成童教室,还另外修建了操场,以便学生早上跑步和平时射靶。
没错,作为当了十几年学生的现代知识分子,林书阁表示怎么能不跑操呢,尤其成童,必须跑起来。
林书阁看向远处一排低矮的房子,何延道:“那是给夫子住的。”
因学堂并非营利性质的,所以给夫子发的俸禄没有碧桐书院高,只能额外补偿夫子们一间宿舍。
他和何延边走边聊,里面传来夫子领读的声音,林书阁从窗外望去,里面坐着几排学生,正在跟着夫子朗读《论语》。
林书阁朝里面看了一眼,夫子看着极为年轻,却气度沉稳,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通俗易懂,他不由得听了好一会。
在何延期待的眼神下,林书阁只好和他来到一间空教室,教室前镶嵌着一大块黑板。
这是林书阁描述,相里谷想出来的办法,用几块平整的黑色石板拼接而成的,石板不够便用墨将木板染黑也能使用。
粉笔是用石膏石磨成粉和水倒入模具制成的。
林书阁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26个拼音字母,一一念出它的音,然后写了几个简单的字,用拼音表示它们的读音。
古代注音要么是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字的读音来表示另外一个字,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对于刚开始认字的人来说,用来表示读音那个字很可能不认识。
所以后面又有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注音,反切上字来表示被注音字的声母,反切下字表示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比如孤,古胡切,用古的声母和胡的韵母与声调来拼出孤的音。
但是缺点依旧很明显,两个反切字很可能也不认识,而且语音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同一个字在不同时代会发生流变,切出来的音也会不准确。
所以林书阁直接用现代简单的拼音来进行幼童的教学,起码先学识字,再读经典。
何延学得十分认真,这个时代还未形成后世系统的音韵学,他这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新奇的注音方式,能够很快地帮生字注音,十分适合幼童。
他记忆不错,很快便学会了字母的读音,林书阁见他埋头学得认真,没打扰他,自行从教室里出来了。
外面相里谷和周度正跟着李县令参观,后面是一大帮商户,李县令童心未泯,一会问这个,一会问那个,这会手里拿着一支弩箭把玩。
林书阁提议在学堂设置手工课,相里谷有空的时候会过来代课,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适合仕途经济学问,说不定能找到几个好苗子。
李县令看到了林书阁,“书阁,听说你给学堂弄了些新奇玩意,县中一些书院的人这会正在门外等着我呢,不如你去打发他们吧。”
“是,大人。”
林书阁装作没看到相里谷的眼神,朝周度眨了眨眼睛,周度冲他一笑,趁李县令不注意,悄悄溜了出来。
“终于跑出来了,陪着县令大人参观真没意思,走走走,去看看那些夫子们,当时想让他们出几个人都不愿意,这会竟然有脸找上门。”周度刚出来就吐槽道。
学堂外今日十分热闹,送家长孩子上学的民众,商户的亲戚们,还有围着看热闹的人,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林书阁出来后一眼便看到了几名书院夫子,正焦急地来回走动,一见林书阁出来,急忙跑了过来。
“拜见林县丞,周主簿。”
林书阁理了理袖子,“听说各位找我,不知所为何事?”
周度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瞧着。
一名身穿蓝色深衣的男子道:“我等听说大人主办的学堂出了一种叫黑板的东西,可写可擦,能够无限使用,还不用浪费墨水和纸,夫子教学时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