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六十章 隱宮秘辛

加入書籤

“唉,早知道……早知道在第一組人失蹤了以後,就不該再派人下去,結果,結果弄成這個樣子,讓我怎麼跟他們家裡人交代啊……”在柳如巒的保護下,欒教授沒有受傷,不過老爺子的精神狀態非常的糟糕,一直在那裡頓足捶胸痛哭不止,也不知道是心疼自己的學生還是擔心沒法和他們家人交代。“欒教授,這也不能怪您。考古這行當本來就是有危險的,就算沒有妖魔鬼怪,古墓機關也一樣能要人命,我想,您的學生既然選擇了這一行,也就有過這方面的心理準備,死在下面,也只能說是死得其所了。”張凡連小姑娘都不會哄,更別說是個老頭子了,也只能給他說說大道理,卻沒想到這老頭子好像還真的吃這個,呆愣了一會兒,一拍大腿,說確實是這麼個理兒。他回去以後要向上級申請,這次的死難者全都追封為烈士。張凡瞬間無語。追封個烈士就算完了?好吧,只要你老頭不哭了就好。打電話請警務部門來清理現場,張凡和柳家兄妹坐在一邊休息,這個時候他們是不能走的,尤其是張凡,作為下面事情的親歷者,警員是肯定要給他做筆錄的。沒有受傷的小米坐在欒教授身邊給他講述他們下去以後經歷的種種匪夷所思的事情,聽的欒教授的嘴巴大大張開,都要合不攏了。“欒教授,我們下去的時候你們在上面做什麼功課沒有,有沒有查閱一下地方縣誌之類的東西,這底下到底是什麼啊,就連個記載的都沒有?”張凡突然想到下面的人皮怪並不是一絲不·掛,他照過面的幾個頭上都有髻或者包巾,按照劉法成的說法,那些應該是明朝人的打扮,可是在這個地宮的入口上壓著的卻是一座七殺碑。七殺詩是明末清初的張獻忠留下的,得到七殺碑的確切內容,那一定是在滿清軍隊攻入蜀中之後的事情了,七殺碑顯然是後立在這裡進行鎮壓之用的,也就是說在清朝的時候,應該有人對地下這處地方有所瞭解。“縣誌肯定是沒有的,這裡就在京郊,縣誌什麼的早就被人翻爛了,不過你們下去以後,我們在那塊石碑上現了一些東西。結果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就出事了。走,我帶你們看看去。”被問道了職業性的東西,欒教授也算來了點精神,帶著張凡等人找到了那塊被從地下拔出來的七殺碑。七殺碑現在不是正著立在地上,而是倒著。顯然是被刻意放倒的,把底座的底部露了出來。立起這塊石碑的人也真的是有夠奇葩的,你說你有東西要告訴後人,刻在碑身上,或者在旁邊立個小碑不好嗎?丫的他把密密麻麻的字給刻在了石碑的底座下面,這是得多湊巧才能被人看到?當然,張凡這倒是有點冤枉古人了。明清時代哪有什麼起重機大吊車的,想把這石碑弄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推倒。這一推倒,下面的字跡自然就露出來了。他們哪裡能想到幾百年後能有一種可以把石碑直接從地上拔起來的機器啊。時代比較近,這一面又是朝著下面空曠的地方,並沒有什麼損毀,甚至連書寫順序都是現代人習慣的從左往右,所以這石碑解讀起來格外的容易。這塊石碑,是在北洋軍閥執政時期留下的,刻碑的人名叫張三路,據他自己說,他是龍虎山天師府的弟子。下面這處地宮,是大明永樂大帝朱棣主持修建的,算是一處作為皇家後手的隱宮。之前也曾提到過天子守國門之說。京城地處北方,距離當時的關外蠻夷實在是太近了點。隱宮就是一座臨時的避難所。而在修建這個隱宮的時候,為了提高內部的防禦力量,永樂大帝不光請了龍虎山的天師來幫忙設計陣法,還請了苗疆的蠱師在裡面佈置了一些毒蠱,作為活的防禦機關。張凡他們遇到的那些,比如城鎮的移動轉換,就屬於龍虎山天師的傑作,裡面那些房舍既是修築隱宮的民工工棚,也是將來駐防將士的營房,所以裡面才會全是床鋪。整個鎮子按照五行八卦進行運轉,由手握陣圖之人帶兵佈陣,如果有敵軍衝進那鎮子,就可以利用陣法做到分而擊之,逐步蠶食,即便駐防部隊的數量不多也可以帶給闖入者極大地打擊。而張凡當時看到的隱藏在鎮子盡頭的那個高大的建築,應該就是隱宮的宮室,那時候他就覺得那個輪廓很熟悉,現在想想,他在中南小區住了好幾天,裡面都是些皇家遺留下的建築,隔壁更是直接就是紫禁城,天天對著這些,看宮室建築能不覺得熟悉嗎?苗疆蠱師佈置的自然就是各種蠱,外面迷惑人的迷心蠱,石橋上的血苔蠱,血池裡的寄屍蠱,以及廣場中的人皮蠱,都是蠱師的傑作。就連地下河裡的鬼面鯧,也是蠱師留下的,嚴格來說那玩意兒也算半個蠱吧。只是讓當時那位天師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永樂大帝的殺心實在是很重。為了防止秘密洩露,在隱宮的建築建造完畢後,他就讓蠱師出手殺了參與建造的五千民夫,其中一部分被煉製成了之前說過的各種蠱,張凡看到的燈影上的明朝飾,就是那些民夫製成的人皮蠱的影子。另外一部分則是經過特殊處理藏在河道上游一個隱秘空間,經過防腐處理後,以流水推動機關,定時把屍體推下河水,以餵養鬼面鯧。蠱師放蠱害人本是很尋常的事情,可是就算在整個苗疆,也沒有哪個蠱師能對幾千活人為所欲為,這種“成就”讓那蠱師有點飄飄然,在慶功宴上,把這事兒說給了那位龍虎天師聽。天師當即心中大駭,他主持的是前半段的建築,並不知道放蠱殺人的事情,當下就向永樂大帝進言說隱宮之中死者太多,怨煞之氣過重有傷天和,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千萬不能讓人進去。更不能將出入口敞開。永樂大帝不以為然,說自家乃是真龍天子,威加宇內,就算有些怨煞之氣,也侵犯不了他皇家的威儀,請天師放心。蠱師在一邊聽到了這話,自以為得勢,嘲笑了天師一番,哪曾想永樂大帝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思,在宴會結束時上當場誅殺了蠱師,卻唯獨留了那位天師一命。永樂大帝卻對天師說請此人來是出於無奈,堪輿之術遍及天下,風水陣法恐為人所破,不得已才加些巫蠱,以對付懂行之人。龍虎天師宅心仁厚,又是華夏正統,請天師為皇家封印並維護隱宮入口,免得入口誤開流毒人間。當日那位天師思忖再三,應了下來,以術法封了入口,給永樂大帝留下破術入宮的法門,就離開京城回到了龍虎山,不過因為此事重大,即便不為了皇家,也要為了百姓著想,天師留下訓令,每十年派門內長老一位,下山檢查隱宮入口的封印。後來,大明亡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隱宮並沒有被啟用,入口依舊封著,而對隱宮的巡查卻成了龍虎山的傳統,並沒有因為王朝更替而停止。張三路,就是北洋軍閥時期,下山來巡查的龍虎山長老,可是沒想到的是當時京城這邊正在鬧學生運動,北洋軍閥派出士兵進行彈壓,甚至屠殺。同時也在抓捕一些支援學生運動的人。張三路的運氣不好,來到京郊這塊地方的時候,正遇到一群執行完屠殺命令,拖著學生屍體出城找地方掩埋的兵痞。見到張三路,就把他抓了起來,本著石頭裡也要攥出水來的原則對這道士進行了一番審問,硬說他是支援學生鬧事的,這是來給學生們收屍。張三路無奈,最後說了實話,告訴帶隊的軍官說這裡有一處明朝隱宮,他是來巡察入口的。自古官家盜墓最為猖獗,聽說這裡有明朝宮室,帶隊的軍官眼都紅了,立刻命令張三路帶他們去找,順帶著,學生們的屍體,也可以丟在下面,省的他們自己挖坑了。在槍管子的威脅下,張三路無奈開啟了隱宮入口,和那些拖著屍體的兵痞一起下到隱宮之中,兵痞們在石室裡紛紛被迷心蠱迷了心智,傻愣愣的走進了隱宮深處。而張三路身為龍虎山長老,小小的迷心蠱自然是對他不起作用。爬出來之後,進到祖師爺的封印已經壞掉,他的本事又不足以以一道封印就封住隱宮下面那滿溢的煞氣,就用逆轉陰陽的手法刻了這麼一座七殺碑埋在地下入口之上,用來震懾邪祟,望後人若見到此間刻字,不要輕入隱宮,將七殺碑還於原處,以保一方太平。看完石碑上的刻字,欒教授又是一陣頓足捶胸,抽著自己的老臉大罵自己為什麼不仔細檢查一下這石碑,若是早點看到上面的記載,又哪裡會死這麼多人?

喜歡都市奇門相師請大家收藏都市奇門相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