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3章 步子不能邁得太大 (第1/2頁)

加入書籤

秦向輝的聲音壓低了些“全國那麼多的大型火電廠,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轉型。不過,就算從歷史較老,產能較低的廠子來轉,那也絕對比擎網科技的投資要大。這種工程,只能一步一步來,上面應該會直接給你定個股份,一次性給多點,以後就不加了。”

王振濟見他依然沒有正面回答自己的問題,想了想,問“擎網的晶片已經透過了效能測試吧?是不是第一批訂單已經有了?國內那幾個手機商都合作了?”

“擎網是擎網!”秦向輝否認了“擎網接的訂單錢還要用在擴大再生產上。不過,火電廠轉型這個,領導們確實是打算讓出一部分股份給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國頭企業,共同組建。當然,我只需要確定你願意接受評估費全部轉為股份就行,對吧?”

“對!”王振濟無所謂地道“就當我支援國家能源建設了!不過話說回來。我自己的評估費可以抵股份,但是,廠房改造等專案,如果是讓知恆集團來承擔一部分,可不能抵股份,必須現金!”

“肯定會有一部分現金。”秦向輝倒是看得通透“不會有哪一家工程公司純粹為了政治任務來接這個單。好了,我的任務完成,沒其他事,我先掛了。”

……

元月上旬,麥民文一行人從峽灣返回了匯金,還帶來了2億的新型隔音棉板的出口訂單。

知恆集團對外公佈了這則訊息,股價再度上漲。

又三天後,知恆集團召開第一次年終股東會議,長河基建和騰龍地產均做為企業股東而列席。

但這次股東會議只是彙報了這一年來知恆集團的業務情況,並沒有再進行部門架構的調整,長河基建也並沒有在年終股東會上提出任何異議。王振濟自己更是隻帶了個耳朵來聽。

不過,會後的股東宴席上,李譯故意在王振濟身邊坐下“我是不是要恭喜你,又拿下一城,火電廠轉型後的電站又有你的股份在,所以,你現在不在乎知恆集團的運營權了?”

王振濟瞥他一眼“我比你年輕至少二十歲,目前還處於學習階段,所以,我不著急當一個號施令者。知恆現在有我岳父,有韓總在把控,展得很好,我何必自己找苦吃?有時間,多陪陪妻兒,多出去玩玩,更有趣。”

李譯笑笑“大權在握的感覺是很爽的!”

王振濟不以為然“我不追求權勢。我更喜歡成功破桉之後的成就感。很抱歉,讓你失望了!”

“唉呀,王董還是太年輕了!”李譯十分惋惜地道“或許,咱倆真的有代溝。”

王振濟故意一唆他“二十多年的差距,可不是普通的代溝。”

停了一停,王振濟再悠悠地道“李董,放手吧!我岳父讓知恆上市,不是為了圈錢。我接手知恆的股份,也不是為了賺錢。所以,我們倆都不可能讓知恆集團成為其他任何一家公司的附屬子公司。你與其在這裡爭,不如想辦法說服令尊,考慮考慮其他的工程公司。”

李譯收斂笑容,定定看著他。

王振濟毫不退讓地和他對視“李董,不要逼我真的為了保住知恆,而和你們和記對著幹。和記的大本營不是在國外,香江也是我們大夏國的領土,有些財經方面的法律制度是相通的。”

李譯的眼睛微微眯起。

王振濟澹定地盯著他。

半晌,李譯突然又笑了起來“小王董今年底氣大增啊!”

“我是就事論事。”王振濟很平靜地道“我相信李董能明白我的意思。喝一杯?”

見王振濟端起了面前的白酒杯,李譯沉吟一陣,端起“好,喝一杯!”

王振濟的嘴角泛起一絲微不可辯的笑容。

……

一月中旬,東方紅能源公司董事長海臨聖在微博上宣佈擴建雜質帶太陽能電池的廠房。

王振濟在第二天,將增資的12億打到了承光的帳上。

東方紅與知恆建造的股價在接下來的兩個工作日裡一起暴漲7-8%。

而後,他就收到馮皎眉的通知。

文海洋與齊雨兮會在半個月後,也是春節的小年之前,舉辦婚禮。

還有一件喜事,便是謝一眉懷上了。

“行,我們就準備好禮金吧,反正你不可能去當伴娘。”王振濟笑道“對了,姑姑和姑父明天放寒假,過兩天就來匯金。袁老師和熊老師也會來,到時候會一起再去金陵開會。今年我們在匯金過年。你把房間收拾一下吧,說不定哪天他們就住我們家了。”

“我和慧嫂子商量好了,今年王家、廖家和聶家一起都在我們這裡過年,反正就是上下樓梯。”馮皎眉輕笑著道“你是不是去問問梁老師,到時候大家一起過年。”

“正有此意。”王振濟在她額頭上輕輕一吻,再拿起手機來邀請著梁風。

“可以啊,反正是門對門。”梁風欣然應下“去年我們分開三地,今年就集中一家。”

……

兩日後,王振濟去機場把王愛華夫妻和袁文柄夫妻接到名都公館,均住在廖玉升與聶慧的婚房裡。

再等週末,他們便一起兩輛車,開赴金陵,在金陵探望了尹向陽夫妻和尹多知尹多衡兄弟之後,夜藝公司全體股東開個了會。

宋豔蘭便向大家彙報著護夏文化的進度“每個一線城市,我們都和相關領域的權威簽了合作合同。第一批專家登擂臺挑戰賽在正月十五。明年的正月十五正好是週末,相信能吸引不少退休老專家前來參賽。”

“每個月兩次挑戰擂臺賽,均在週末舉辦,有足夠的準備時間,我們的工作人員也不會太忙。現在,我們就等著正月十五的花燈亮相。時代背景是明朝前期,遷都之前,正好是科舉盛行的時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