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05章 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第1/2頁)

加入書籤

秦向輝看到這條訊息,童孔微微一縮,隨後,再看向王振濟時,眼神又親切了不少。

想了想,他問王振濟“吃完飯,要不要給家裡人打個電話?”

“不用。”王振濟微微一笑“我知道這種評估涉及到技術方面的突破,需要一定的保密度對吧?所以我也不用就好。我身邊有太多的注會,涉及到專業方面的評估,怕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就沒有必要去問他們的意見了。”

“哦,也是。”秦向輝暗贊王振濟的冷靜“你那些師兄們,都是注會。”

“用不了多久,我相信我也能成為一名注會。”王振濟的笑容加深“11月份應該就會有考試結果了。如果透過了,我還在京城的話,我請你吃飯。”

“好啊!”秦向輝馬上笑著應下,卻沒有透露剛才領導的報料,只是問“現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說,你在評估專案投資可行性上,一直沒有敗過。那你就沒有擔心過自己會出錯?”

“如果我接觸到的材料是真實的,我是用科學的審計和評估方法去評估一個專案可否投資,而不是用主觀的喜好去評估,那我就沒有必要擔心出錯。”王振濟十分鎮定地道“畢竟,我們國家的審計和評估手段,展到現在,已經相當成熟了。”

他再指指桌上的材料“我之所以請您幫忙去查查這些問題,是因為他們自己都承認,有些技術只是存在理論上的一部分推斷,還不是完全的推理。哪些是屬於已經攻下了的技術手段,哪些不是,我必須要知道,從而推算出哪一種研究方面更有成功的可能。”

“同時,更有可能成功的專案,在投資上需要多少時間和金錢,這也是需要多方考慮的問題。”

王振濟再指指某一疊資料“當然,之前那些注會前輩們也都提出過一些疑問,也被回覆過,所以這些,我就沒有繼續再問,也挺感謝他們幫我省去了一些時間。”

秦向輝頓時頗為意外“你是說,你先前讓我去問的那些問題,其他注會專家們並沒有提過?”

王振濟謹慎地回答“也不完全是。有的提過,但沒有我問得詳細。或許,很多技術,他們比我瞭解,所以他們沒有問。”

秦向輝這回就樂了“小王董,你不用擔心,你說的這些話,我不會傳出去的。”

“我說的是真的啊!”王振濟認真地道“我畢竟還年輕,而這些注會前輩們,已經在評估圈和財經圈裡成名許久,接觸到的專案肯定比我多很多,對市場上的前沿技術,也應該瞭解得比我多。”

“行,有道理!”秦向輝笑呵呵地附合“您也別解釋了,趕緊吃飯吧!”

……

晚上七點半左右,6續有技術大能們把王振濟提出的問題回覆了過來。

一一仔細地看過之後,王振濟又開始在新的白紙上寫自己的新問題,加加減減的,又有數頁之多。

秦向輝很辛苦地充當了搬運工,看著王振濟龍飛鳳舞地寫字,突然有些同情他了“你覺得你這樣詢問,真的能夠幫他們找到研究的方向?”

“我不確定。”王振濟頭也不抬地解釋“但是,我在理清我的思路。我相信領導們也需要這樣理清思路,而不是被技術員們用這種太專業的資料繞昏了頭。”

“我是外行人,所以我就以外行人的口吻來總結這些資料。對了,秦主任,這是一項大工程,所以,咱們今天就工作到晚上九點半吧。”

秦向輝頓時鬆了口氣“行,聽你的。那你晚上是回家,還是……?”

“您回家,我就在這裡睡,安排個行軍床給我就好了。”王振濟笑道“您的工作主要還是對外聯絡。太晚了,別人也要下班休息,您不用把自己搞得太累。”

“行!”秦向輝知道他不是一個客氣的人,便痛快地應下“那我陪你到九點半,明天早上八點再開始。”

“好!”

……

接下來的兩天裡,王振濟一直在寫著各種問題。

只不過他寫的度相比第一天來說,慢了許多。

被問到的各位技術大拿從最開始的笑談,漸漸地開始正視和認真。

鄧教授也完全放下了手裡的其他研究專案,從秦向輝來的所有問題和答桉裡,開始梳理和分析王振濟心裡的具體思路。

等到這天晚上十點多,鄧教授突然撥通了老友閻海空的手機“有空嗎?”

“忙啊,在看你那位新收博士生的問題。”閻海空在手機裡頗有些玩笑的意思“你這個弟子有意思啊,我剛才研究了一陣,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鄧教授立刻道“你是說,他是在用這些問題來倒逼京大和昌大兩家研究機構的負責人來正視之前研究中的一些待決的猜測?”

“看來你也看出來了!”閻海空這回就笑了起來“這個小王確實是很聰明。他本來是門外漢,如果是去論證,不管是偏向哪一方,另一方的人肯定都會指責他不懂行。但他這樣透過提問來倒逼,但凡研究光伏和太陽能的,就必須好好地回答,而後隨著這些問題的深入來開始反省。”

“對了,那兩家的研究方向和大概理論,你聽說過沒?”

鄧教授十分老實地道“你知道的,領導曾經跟我透過氣,想讓振濟來試試。當時我就去了解過。現在看來,振濟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了。”

“他是在引導著所有的專家和領導都去按他的疑問來思考,而後大家一起按照這個思路來推斷。都是圈子裡混的人,高階理論下,裝傻裝愣是沒有用的。到了一定的理論層次,看到這些軌跡,自然就能明白。”閻海空感慨地道“這孩子,大局觀是真的很強。我感覺,他是先論證出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方向,然後才考慮成本投入的問題。現在,成本的投入還沒有提出來,但光是理論,已經很明顯了。”

“不過說真的,他一個門外漢,怎麼就如此敏感?才看了一天的資料,居然把關鍵的思路給理出來了!”

鄧教授心裡得意,嘴上卻道“哪裡才看一天?他以前不也是評估過雜質帶太陽能碳化的方向投資嘛!那時候已經有一定的底子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