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附和,“我也觉得四柱的气派。”
“哪个气派就建哪个。”沈七刀豪气道,“牌坊关乎我们沈家的荣耀和脸面,这钱不能省,怎么气派怎么来。”
林氏也喜欢四柱的,跟着说道,“那就建四柱的,到时候月丫头出阁,婚轿还能从牌坊过去,多有排面啊。”
沈月自动脑补了那个画面。
不自觉的点点头。
沈杏看不懂,但她也觉得四柱的好看。
“那就建四柱的。”沈淮个人也中意四柱,“等我画好了,再拿去给匠人做施工图。”
接下来的几天,是果渣醒酸时期,等出酸水了再进行下一步。
这期间,沈淮一边看书一边画图。
谢道行留下的书籍和课业比之前更有深度。
书籍不再限于四书五经,而是各家经典都有。
除了儒家,还有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等其他流派。
道家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法家有《韩非子》和《商君书》;墨家有《墨经》和《墨辨》;兵家的《孙子兵法》和《吴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纵横家有《战国策》、《鬼谷子》,农家的有《《泛胜之书》。
另外,还有医书、杂书、
除了经典,还有前朝大儒的名作,当今名家的学术主张,另外,还有游记,风物志、怪谈、家训、食谱等五花八门。
布置的课业,少而精深。
先学哪些,怎么去学,谢道珩都做了安排。
沈淮只要按照计划去学,肯定能完成课业。
沈七刀这边,开始找施工队。
毕竟建那么高的牌坊,不是什么人都能建的。
找到县里才打听到一家,而且收费很贵。
按照四柱三间三楼的规制,预算大概一百五十两左右。
因为文书还没下来,沈七刀和沈继业只是说说,并没有定下来。
不过,提前叫石场送青石了。
石灰和木料这些,也陆陆续续送来了。
沈淮知道了,说道,“爷爷,不急的,年后再建也行。”
“不行。”沈七刀立即反对,“年后月丫头要出嫁,你要去国子监,牌坊无论如何要在年前建成,到时候也好祭祖。”
沈淮觉得,时间太赶了,很悬。
但大家都想建,他就没说。
又过去两天,果渣出酸了。
沈淮继续带黄氏和沈杏每天用木耙在缸里翻搅。
这个动作比较简单,但是要连续持续半个月以上。
因为天气冷了,酵慢。
所以黄氏和沈杏基本都是吃午饭的时候过来翻一下缸。
沈淮继续在家看书。
另外,他托人把画好的图样送到县衙,让工匠按照他的想法绘制施工图。
十五这天,林氏去镇上赶集。
回来时,兴高采烈。
“奶奶,什么事这么高兴?”
“三郎,你的牌坊文书下来了。”林氏拿出文书,“你爹和你爷爷呢,在哪?赶紧叫他们去县里请施工队,后天就可以动工了。”
盼了一个多月的文书,终于到了。
林氏如何不激动?
不等沈淮回答,就急吼吼的跑去作坊。
没多久,沈七刀和沈继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