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郎,酿醋难吗?”黄氏问。
“不难的,把果渣醒一下,然后把它们放到缸里酵几天,等酸味出来了,加点麸皮,再等上半个月醋就出来了。
现在天气开始转冷,大概需要两个月左右。”
沈七刀听言,略作沉思,“我们镇有两家染坊,小华镇那边有一家,榆林镇、桃花镇还有县里,这些加起来,没有十家也有七八家。
就算他们每个月只用一坛醋,我们就不怕没机会。”
“有道理。”沈继业赞同道,“这些果渣,几乎没成本,就算到时一斤卖几文,也是赚到了,就是不知出量如何?”
“以我们现在用来泡酒的缸来算,一缸果渣应该能出二十斤醋左右。”
“我们家今年泡了上千缸,按两缸得一缸果渣算,一年下来至少能出七八百斤醋。”沈继业开始算账,“果醋可能要比米醋便宜,我就算它半价,七八文一斤,那一年下来也能挣五六十两。”
沈家目前最赚钱的是腐乳。
别看它一小罐只卖六文八文的,但是走量大。
林家每年拉去郡城售卖,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加上魏舅舅的渠道,还有沈家跟各大酒楼食肆合作,杂货铺、货郎散卖,销量还是很可观的。
主要是腐乳有盐味,存储时间长。
杂货铺从沈家进大坛腐乳,然后散卖。
原味的两文钱三块,红方的一文一块。
虽然赚的不多,但很快就能卖完,量上来了也能赚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到集日,很多妇人会花上两文钱去杂货铺买两块腐乳回去,家里的孩子能多吃一碗饭呢。
至于自酿的白酒,去年下半年开始有起色。
卖得上价,但量不多。
“不管几文,能卖出去就是赚到。”沈淮看向沈七刀,“我明天去镇衙回来,就可以开始行动,爷爷打算怎么安排?”
现在已经十一月初了。
距离他去京城,还有两个月时间,教家里人操作一遍不是问题。
沈七刀沉吟了好一会儿,“快年底了,月丫头要跟各大酒楼食肆结算尾款,挪不出时间,要是建牌坊文书下来,我跟你爹还要忙牌坊的事。
这么算,就还剩你奶奶、你娘还有杏丫头能动了。
但是作坊这边,得留一个人看着。”
“让老二媳妇和杏丫头跟着三郎学吧。”林氏开口,“我现在忘性大,还是让老二媳妇和杏丫头来吧,免得到时三郎去了京城,我们还没学会。”
沈杏却说,“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要边学边记的,奶奶就放心吧,到时候我全部记录下来,就算过后忘了,还能翻看本子。”
“还是你们年轻人灵活。”林氏笑道。
似乎想起什么,她转头看沈月,“许家下月初一过来送聘,你的嫁衣绣到哪里了?”
“刚绣到一半。”沈月说,“香草做鞋,灵芝绣衣裳,年前应该能绣完。”
“大姐,香草的算数比灵芝好些,你要是忙不过来,可以让她过来协助。”沈淮提醒。
沈月点点头,“忙不过来,我会叫她的。”
眼看时候不早了,沈淮叫两个丫鬟过来收桌。
洗漱完毕,沈淮回房休息。
他开始盘算,酿醋需要到的工具和原料。
陶缸、木桶、木杵、竹筛、谷糠这些,家里都有,现在还差的是陈年老醋和醋曲。
老醋估计要到县里才有卖。
至于醋曲,可以带母上大人和二姐一起做。
等她们学会了,以后酿醋就方便得多。
说干就干。
天刚亮,沈淮就去了镇衙。
看到礼房掌事,直接开门见山,“掌事,我的牌坊文书下来没?”
“还没到,估计还要等几天。”
“那镇衙有牌坊的图样吗?”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dududu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