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的几个地主乡绅,也派人送来厚礼。
附近的江湾村、小河村、杏花村、槐树寨等十二个村寨,各派代表来参加宴席,说是感谢沈家这些年收购他们村的果子,不至于让果烂在树上。
他们的礼金差不多,每户出六文。
可以说很有心了。
当初沈家向周边村寨收购水果,主要是自家有酿酒需求,需要大量水果原料,可对于周边村寨来说,沈家不仅帮他们解决果子烂树上的难题,还增加了他们的营收。
所以他们心怀感激。
沈淮心下动容,“老伯,我们家收果给钱,你们种果卖钱,是很正常的买卖行为,没有你们说的这么严重。”
说着,把钱递回去,“老伯,各家都不容易,这钱我们沈家不能收,你们有这份心就行了。”
“沈公子,我们知道沈家不差这点钱,但这些是我们村六十多户人家的心意,你要是不收,我们可没脸上桌啊。”
老伯又把钱塞给沈淮。
“老伯,使不得使不得。”
“有啥使不得的,过来吃席就是要随礼,不随礼像什么话。”老伯见沈淮又退回来,干脆把钱袋丢到礼金台上,还‘威胁’道,“你们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
这……
沈江看了看沈淮,又看了看沈七刀和沈继业。
最后还是沈七刀点头同意了。
“几位有心了,这边请。”沈七刀亲自带十二个代表入席。
这一幕,很多人都看到了。
纷纷夸赞那几个村寨懂得感恩。
但更多的是夸沈家仁义。
特别是那些县学同窗,他们对沈淮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只知道沈淮读书很厉害,至于其他事情,知道的并不多。
交情一般的,则是冲着沈淮的举人身份才过来的。
如今看到这一幕,心里多了几分敬意。
脑中不自觉的浮现两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
就在这时,村头传来高亢的唱名之声:
“青萍县县尊谢大人……到!”
“青萍县主薄韦大人……到!”
“青萍县学李教谕……到!”
“青萍县巡检苏大人……到!”
“青萍县学方直讲……到!”
“青萍县六房主事……到!”
“榆林镇镇长……到!”
“小华镇镇长……到!”
“青萍县墨书斋东家……到!”
“……”
一声声唱名,一辆辆马车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