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六零河山溝一家人 第46節 (第1/2頁)

加入書籤

周將看著她,“怎麼你還嫌棄我?”

餘秀敏哼了下,“我不是嫌棄你,這幾天其實家裡都一直很擔心你,爹孃雖然不說我也知道。”

周將過去伸手抱著她,“放心吧,為了咱家,我也會格外注意自己的安全,絕對每次都平平安安的回來,家裡有你們等,我肯定回來。”

餘秀敏也沒多說,知道他這兩個月在外面肯定吃也沒吃好,睡也睡不好,“早點睡,明天早上還給你做酸湯扁食吃。”

周家這一晚上是真的都睡好了。

第二天一早,雪又下了起來,田耽早飯就簡單的下的扁食,周將吃了足足三大碗,他是真的餓。

周喜端著碗看著她哥吃飯,臉上表情都有些猙獰,“哥,可以慢點的,我怕你把自己噎著。”

周源對於醒過來就看到自家爹這件事情表示很奇怪,他昨天晚上睡著了。

吃過早飯,田耽就開始整理周將帶回來一大袋子的東西,足足有一人高。

“這蘑菇你們都弄來了,真不錯,小野蘑,燉湯鮮著呢。”田耽覺得這些可比肉強多了。

周將收拾毛巾乾淨衣服要去公社澡堂,“娘,下面還有一些藥材,不知道您認不認識。”

田耽被兒子這麼一說,趕緊都給小心的倒出來,看到這些東西,“你們去的是東北。”

周將立刻就笑了起來,他娘還是一如既往的厲害。

“是,娘,您看著分一下,大伯,三叔,四叔家都有的。”

田耽辦事向來不用任何人擔心,“行,今個你槐花姑來,我也準備上一些。”

周將沒問題,他這邊拿著東西出發,只是剛剛出了家門,就撞見村裡的人。

“周將,你回來了,可沒啥事吧。”

“瞧著瘦了,在外面沒少受罪。”

周將都一一回答,不過看來他晚回來這幾天,村裡應該討論不少。

田耽把周將弄來的藥材都給稍微分了一些,好東西她當然先給家裡留著。

中午周槐花帶著一家子回來走親戚,下午走的時候還帶走了不少東西,張全鋼老實人也笑的特別開心,一個勁的誇周將有出息,還教育倆孩子也向他們表哥學習。

年過的快,周荷花也沒回來,倒也是順順利利的。

周將過了年到點就回了廠子裡,其實每年廠子裡放假也就幾天,而且廠子裡還有過年要值班的,他剛剛回到廠子裡,就被通知朱副廠長找,他放下東西又連忙去了辦公室裡。

朱副廠長也沒啥事,他跟鍾廠長商量過,廠子裡過年的發的年禮同志們都很滿意,而且他們也沒用拿著自家的好東西去貼糧油廠的冷屁股。

鍾廠長的性格更不會給人溜鬚拍馬,對糧油廠早就煩的不行。

“這是廠子裡給你的獎勵,辛苦你在外面跑了兩個月。”朱副廠長把一個裝著錢的信封放到桌子上,推給周將。

周將看了一眼沒收,“這都是我該做的。”

朱副廠長笑呵呵的,開啟茶蓋喝上一口熱茶,“你收著吧,都是你應得的,你是不知道糧油廠的那個許副主任來找過我,說咱們廠這次做的不地道,居然不去他們廠子裡換東西,我簡直快樂死,他們廠不是看不起我們國棉廠嗎?這次他們想要布作為福利發下去,就得給咱們拿錢預定,這過年單子多,還得排隊,我讓他們拿錢都買不著。”可算是狠狠的出了口氣。

周將也沒再推辭,就把錢收了過來,他回到宿舍裡又把自己手裡目前的存款算了一遍,家裡房子要是翻新估計三十塊錢就差不多,正好春天開工,也就一星期就能做好,他元宵節放假的時候又回去一趟。

家裡的湯圓是田耽帶著餘秀敏跟向陽自己包的,蒸的紅薯,準備的紅糖,裡面加上澱粉,又甜又香。

田耽下上一鍋。

周源最喜歡吃甜的,一口氣吃了十幾個湯圓。

周溫最不喜歡吃甜的,勉強吃倆就吃不下去了。

周將看大家都在,把要翻新家裡的想法說了一下。

“爹,向燃住的那個屋,我想裡面都再刷一遍,或者要不就重新蓋,去拉新磚來蓋,院子裡跟屋子裡都鋪上地平。”

周洪山當然想弄,“家裡應該錢不太夠。”現在的日常開銷很多是周繁的工資,她是啥也不看,錢都往家裡寄,周場也已經寄回來一個月的。

周將拿出來五十塊錢,“爹,我手裡錢還有,不用節省。”

為什麼賺錢,就是為了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那有錢了幹嘛不做,他這麼想的。

周洪山看看田耽。

田耽把碗筷放下,“周將,這錢你拿回去,家裡這邊應該還有一些,翻新還是夠的,周場跟周繁的錢都在我這裡。”

周將沉思一會,他還要給倆孩子買奶粉,“那我就出三十。”

田耽也沒再讓他拿走,“行,那就先這些。”

重新弄院子的事情周洪山張羅起來,這會是農閒的時候,他答應給大家工錢,然後再管飯,人湊得很快,院子裡就把從堂屋到廚房裡給鋪上磚,還有到大門口也鋪上,其他的地方還要種菜就不用管。

屋子裡也按照規劃都弄上地坪,不到一星期就弄的好好的,村裡都知道周將回來,周家也開始弄房子。

在村裡,做房子是大事。

田耽是給大家做中午那頓飯,基本上保證頓頓都有點葷腥,完工那天還燉了一隻雞一隻鴨。

餘慶剛自從過年那會知道周家的訊息就沒再過問,不過他一直都很蠢蠢欲動,可算是能看到周家的熱鬧,可不得去看看。

只是還沒他去打聽周家的事,就有好事的人上門串門,把事情都說了一遍。

“周家可不得了,我聽說家裡都鋪的磚,還有院子也鋪上了,咱們這十里八鄉的也是少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