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六零河山溝一家人 第20節 (第1/2頁)

加入書籤

吳主任咳嗽兩聲才開口,“是這樣的,現在全國的經濟都在回暖,咱們也得發展一些別的專案,你知道咱這邊都是大平原,上面給咱們公社下的任務,要求種植西瓜,你知道的,咱們國傢什麼都缺,可每一樣都得有人幹有人做,才能實現從無到有,你說是不是?”

周洪山臉色凝重,這是個大事,是有關鄉親們能不能吃飽的大事,沒人喜歡用種糧食的地去種西瓜,因為大傢伙都要吃飽,別的都沒想過。

“主任,這檔案是過年前就下了吧,而且恐怕即使我不開口要那頭豬,您也得分給我們大隊。”

吳主任抿嘴笑笑,“我就說這件事情交給你做肯定沒問題,咱們公社下面那麼多大隊,我最看重的就是你,你腦袋靈活,會識字,懂盤算,對莊稼 又是一把好手,我知道你的顧慮,所以不是讓你一下子把糧食全撤了,上面說讓咱們試試,我早就替你想好,就用河堤兩邊的地來做,你帶頭,我簽字給你運種子,怎麼樣?”

周洪山現下心裡那點多佔了一頭豬便宜的愧疚感全都消散了,這事要看鄉親們怎麼說?

“這樣吧,主任,我也打不了包票,您也甭給我戴高帽,我得回去問問鄉親們的意見,他們答應,我就答應。”

他當這個大隊長是全靠鄉親們支援,他不能因為自己要表現就什麼都不管不顧的答應下來,人不能做虧心事,要遭雷劈。

吳主任嘆了一口氣,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洪山啊,我也是沒辦法,你多體諒,這樣吧,你回去商量,我這邊先壓著。”

種西瓜不是個小事,要佔的都是鄉親們種糧食的地,對於農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地,有了地才能產糧食,有了糧食才能吃飽飯,他們都餓怕了。

周洪山跟吳主任認識這麼多年,“吳主任,那我們能有補貼不?”

吳主任嘖了一聲,皺著眉頭瞪大了眼睛,伸手猛地拍一下桌子,“周洪山同志,你怎麼能衝組織要這要那。”

周洪山沒說話,拿上自己的大衣穿上扭頭就走。

吳主任看他出去,又拿出來年前分配好的知青名單,看了好久,又給他劃掉一個,他也只能幫到這裡了。

周洪山到家已經是晚上六點多,田耽算著時間做好的飯,正巧把窩窩頭從鍋裡拿出來,讓周場端到堂屋飯桌上。

田耽還燉了倆雞蛋,周源跟周溫一人一個,周溫能喝點米糊糊,外加一些雞蛋羹。

雞蛋羹燉的特別嫩,一點蜂窩都看不到,滴上兩滴香油,滿飯桌就那個最好吃。

這天氣變暖和,雞下蛋也勤快了些,起碼能一天一個,家家戶戶不能養得多,周家也就三隻雞。

田耽看周洪山回來就知道有事,不過她也沒問。

餘秀敏把周溫放在小推車裡,拿著勺子一點點喂她吃飯。

周溫很聽話,不拿手扒拉,也不吐。

周將去廠裡上班,周喜去學校上課,家裡一下子就少了倆人。

飯後,餘秀敏抱著周溫玩,周場帶著周源,田耽在廚房裡收拾碗筷。

周洪山轉悠一圈也乾脆進了廚房。

田耽太瞭解他了,圍著圍裙用溫水洗碗,扭頭看他,“說吧,啥事?”

周洪山簡單的把事情講了一遍。

田耽仔細想想,其實種西瓜也是好事,只要能種成,要是長的好,除去上交的部分,剩下的就能兌到副食品商店,收到的錢就能按照比例發給鄉親們,而且西瓜每年就一季,當然如果種植成效一般,那就是最壞的結果。

“我覺得可以試試,而且不是能小範圍嗎?或許不是壞事。”

周洪山也沒再多問,轉身出去,“我去找一下劉叔。”

劉叔家裡也剛剛才吃過飯,劉嬸看到周洪山過來忙叫人。

“找你叔?”

周洪山叫了嬸子,才點頭。

劉叔招呼周洪山進屋,劉叔家的兒子在隔壁起的房子,前年剛剛娶了媳婦,倆人坐在堂屋裡。

周洪山左右不是說了一遍,“事就是這個事,我也想了,就是收成好跟不好的問題。”

“咱們少收成,到時候除去交公的,可沒多少給咱們留,鄉親們要是還捱餓咋辦?”

劉叔抿嘴,西瓜是個好東西,也就只有幹部家庭能吃得起,那玩意少見還貴。

“這事不好辦,但吳主任把這件事情給到你,眼下就已經定下來,咱們說這麼多也沒用,要不就種,把河兩岸的河堤一直到水哇大隊的地界都用來種,應該能行。”

周洪山想了一下這塊地,之前大隊裡用來種紅薯,收成還行,改種一季的西瓜也不難。

“行,我跟吳主任說就用這塊地,他會同意。”

劉叔也點點頭,“明天,我去廣播說這個事情,你到公社去找吳主任。”

周洪山又笑了起來,“我會跟吳主任說,把咱們大隊需要上交的糧食比例減少。”他在這件事情可不能吃虧。

劉叔也是無奈的笑了起來,“行。”

周洪山心裡一拿定主意,也沒啥事,又回家裡。

今個周源有些不舒服,田耽把周溫抱過來他們屋裡,這會都已經半坐進被窩裡,看他回來的臉色就知道已經定下。

周洪山自己倒上洗腳水拿過來馬紮坐在屋裡。

田耽看他一眼,懷裡抱著周溫,“別忘記問吳主任多要一些種植西瓜的書,還有技術指導人員。”

周洪山笑呵呵哎了一聲,“我從劉叔家出來突然想到一個方法,如果能把西瓜種的越來越好,到時候咱們就多種一些,還有還可以種桃,蘋果,梨,我們就在大隊裡開上一個罐頭廠,在這些水果園裡養上雞鴨,還能賣雞蛋,這不是一條龍,鄉親們也能變成工人,這樣有錢拿,鄉親們日子會好過很多。”

田耽聽他這麼說,搖搖頭,“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你這就一會功夫,想的倒是不少。”

周洪山覺得要幹就大幹一場,真的幹大了,那就是好事。

周溫兩隻小手捏著被子邊邊玩,這個想法可能他們現在聽起來有些不現實,但可行,把農民變成工人,至少從現在到以後未來二十年裡,工人都是十分吃香的,河溝大隊有自己一條完整的生產鏈,實現自給自足,每家每戶的日子也會好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