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武周]定鼎 > 第237章 镇国安定公主公车聘才(第5页)

第237章 镇国安定公主公车聘才(第5页)

“想去就去吧,何必在这里犹豫呢。”

颜真定闻声转头,“阿娘。”

这自后方走来的妇人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大约是因她面容圆润可亲,看起来又年轻了几岁。

母女二人的面貌长得稍有些不大相似,只在那等长期浸渍于诗书之中培养出的书卷气上,很有一脉相承的意味。

“我前几日不是还在听你说,你看着阿淳放手一搏,得了个好结果,你既身为她的好友,也不能总是习惯着筹划妥当方才行事。怎么今日又裹足不前了。”

颜真定咬了咬牙,张口道:“阿娘,我不是在迟疑于我到底要不要去参与珠英学士的选拔。”

在安定公主这样的榜样面前,她有一度甚至想要直接参加到科举之中,又怎么会惧怕这个珠英学士的考核。

她是在听说先被公车特征的是韦余庆的遗孀后,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本是来安慰鼓励女儿的殷夫人忽然被她抓住了手:“阿娘,你跟我一起去吧?”

颜真定那双平日里波澜不惊的眼睛里,被冬日晴空之下的风吹开了一道波纹:“裴夫人母女因诗文之才被天后礼聘而去,是今日的佳话,若我母女一同参与遴选为官,是不是能成为另外的一出佳话?”

殷夫人:“这……”

这也未免太敢想了点!

可在天后临朝,安定公主镇国的事实面前,又凭什么不能多想呢?

这一支混在马蹄声里的清越铃铛,好像已提前催开了长安城中的春日信号。

在科举与珠英学士选拔都要到来的备考中,就连太子更替的消息,都好像变成了没有那么需要在意的事情。

除了……一个人。

……

李弘死死地握住了前来报信之人的手,将人拽到了病床之前,“你将话再说一次。”

信使讷讷:“我说……我说天皇陛下近日,改立了雍王李贤为太子。此事已在朝堂上过了明路,长安城中的京官都已知道了。”

“……襄王,您千万保重身体。”

“襄王,哈。”李弘惨然一笑,松开了抓住了对方的手,“是啊,如今我是襄王,他是太子。”

如果说此前李贤还没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李弘还在心中怀有一份希冀,觉得父亲很有可能不会如此无情,他也还有被重新接回长安的机会,那么在今日的这条消息抵达之时,这个希望就已彻底破灭了。

也对,也对!

他忽然剧烈地咳嗽了起来,在匆匆捂住嘴的那块绢帕被挪开之时,这信使一脸惊骇地看到,在白布之上,已有一片触目惊心的血色!

“一个得了痨病的人,如何能做太子。”

李弘唇角的血色愈发浓重。

信使只觉冷汗已经爬上了脊背。

在李弘脸上浮现出的血色,根本不像是什么气血充盈的表现,反而像是……像是回光返照。

他也后知后觉地想到,他在进来之前就已听襄王妃说了,来到此地后不久,襄王便忧思郁结,病情加重,以至于发展到了痨瘵的地步!

李弘浑然不觉这信使的变色,痴痴地望向了北方,忽然厉声高呼:“可阿耶啊,您是当真不要孩儿了吗?”

这一句话激烈得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下一刻,他便再难以阻挡住喉咙里的铁锈味,一口鲜血喷溅在了床前。

“襄王——”

【??作者有话说】

做个补充说明,这一章的四个女官和预备役,都是能从墓志铭上找到的当过阿武女官的,所以放在一章写了,不是我自己瞎编的。

但是裴夫人和韦氏,殷夫人和颜真定这两对母女里,只有颜真定有名字记载,所以剩下的三个只能我瞎编了。

另外,韦余庆这个人,其实是死在上元元年,也就是两年后,被我提前了,反正不重要不重要,总之他夫人裴氏本来就是阿武的女官,也是比较早进入宫中做官的。目前是三十四岁,正好是盛年,而且她是儿子丈夫全部早死,带着女儿一起在天后身边做官的【韦余庆的墓志铭上写他夫人是:君命克宣,为良家而入仕遂与女俱事宫掖】。

所以到目前为止,阿武的女官团体里已知的:婉儿(跟着太平)、河间王的曾孙女(武周代唐的时候才八岁,目前emmmm)、库狄(在文成那里)、裴氏(已就位)、韦氏(已就位)、李氏(她丈夫的上司是李谨行,实际上人已经在辽东了,在刘夫人手底下)、颜真定(已经就位)、殷氏(颜真定的母亲,太夫人殷氏,以彤管之才,膺大家之选,召置左右)、邓国夫人(墓志铭没提姓氏,但是大概率是燕国夫人邓氏和李隆基生母昭成皇后的庶长姐,应该姓窦)

①②化用自《唐大诏令集》

明天晚上六点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