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厅内各种声音渐渐消失,只剩下一道声音从话筒中传出。
“诸位,上午好,我是孟秋。”
“今天我报告的主题是‘基于多种模型的长期地震预测机制及方法’……”
大约是没有想到她上来就直奔主题,下面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感叹原来她就是那位孟同志,就被她拉进了报告中。
他们也不想的,但她上来就放大招,就是想挑刺,也得听听看,才能挑的有理有据不是?
然而这一听,众人的表情从“切!”到“嗯?”,再到“嗯!”,不过短短时间。
“基于这种模型,可以得出……”
“以上是华国过去的几场大地震数据,对比分析,震源变化……”
“通过地面运动特征分析……”
哈里森教授表情认真,他的学生,打从进入华国就没满意过的西奥多放下了膀子。
哈里森教授旁边,来自国另一所高校的罗伯特教授神情凝重。
一场报告做了三个小时,从九点到十二点。
“……以上便是我的报告内容。”
孟秋放下手里的文件,咽了咽口水。
站在台下的会议组组长,拍了拍旁边一个工作人员,对方会意,送上茶水。
孟秋接过茶杯,一口气喝了半杯,缓解了喉咙的干涩。她放下茶杯,看向台下,接下来是提问时间。
一个人站了起来:“孟女士,请问您刚才提到的模型物理部分……”
“关于这点,我说过,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持,譬如……”
不待第一个人再问,又一个人站了起来:“孟女士,您刚才提到的能够探测到地底17千米以下数据的探测仪是真的吗?”
孟秋笑了笑:“当然。”
底下一片哗然,华国竟然有这样的探测仪。
“孟女士,关于数据运算及模型建立……”
“孟女士……”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别以为大家是在进行学术交流,实际上挑刺的、找茬的、挖坑的、套话的,不计其数。
孟秋站在台上,舌战群儒,好在她也不是没有帮手,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不止国外的专家教授,也有国内的研究人员。
随着孟秋的回答,质疑声渐渐减小。
她环视一圈:“还有问题吗?”
第一排有人举起了手。
“有。”哈里森教授道。
孟秋看着他,她认识他。
在此之前,对于国外要派哪些人来,上面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中的重要人物,上面给她介绍过。
这位哈里森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他是国理工大学教授,国科学院院士,在相关领域,地位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