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4章 四川泡菜,酸辣開胃,脆爽可口 (第1/4頁)

加入書籤

◎“小徐老闆包的餃子應該是什麼味?”◎

邱月立刻咬上一口, 比自己聞著那可真是香多了,確實好吃啊,這麼好吃的東西她居然現在才吃上, 然後她就突然想起來一個事情。

“對了, 徐老闆,我閨蜜從她老家給我寄過來了酸菜, 不過很奇怪, 她是四川的,我沒聽說過四川也有酸菜, 我跟我老公都不會做, 又太辣,我平常辣可以吃,但四川的辣實在頂不了。”

四川泡酸菜跟四川人平時的飲食特點喜辣很像, 味道酸辣但偏辣,吃起來脆生,開胃解膩, 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也很簡單。

徐小溪記得宋朝的《東京夢華錄》記載有“薑辣蘿蔔, 生醃木瓜”。

徐小溪上輩子去過四川, 還特意去學習過,後來自己回家做了不少, 一年四季家裡也是不斷的,早上喝白粥都會配上一小碟, 脆生生的小白蘿蔔, 第一次吃的人絕對會感嘆, 特別是泡菜湯來煮粉, 鮮酸辣特別開胃, 吃完之後大汗淋漓,又十分過癮,而且四川泡菜都是用的新鮮蔬菜,很多人的記憶中,似乎鹹菜,醬豆,都是因為長久的發酵,會產生很多不好的物質不能多吃,但四川泡菜正相反,這樣的醃製的方法反而儲存了新鮮蔬菜的營養。

“那個很簡單的,你用來煮粉,煮蘿蔔老鴨湯啊,泡菜炒飯,拌麵,都行的。”

邱月是典型的只會吃,不會做,聽著小徐老闆脫口而出的,已經饞了,心動不如行動啊。

“徐老闆,你要是不嫌棄,我去給你拿下來,那個,就是你啥時候做粉的時候叫我一聲,我來吃一碗就行。”說到後面她自己還有些不好意思,這個蹭飯的事情也不能說的太理直氣壯,畢竟是蹭飯,可是沒人能抵抗得住美食,她只是個普通人且愛吃的人,想吃點好吃的也是沒錯的吧,只要不要臉也沒關係的,“而且放在我手裡就是浪費糧食,你們家人多。”

徐小溪聽著她這麼說,也不好推辭,其實做起來不費勁的,“行,那你給我吧。”

邱月謝天謝地,她閨蜜說這個特別好吃,她還真不知道到底有多好吃,這下子經過徐老闆的手藝加持,肯定特別香吧,有救了,誰不想要個這樣的鄰居,她還手裡拿著窩窩頭跟把子肉不捨的遞給徐小溪,“麻煩幫我先拿一下。”

徐小溪給接了過來。

趙奶奶看著這孩子,平時挺穩重的啊,一提到吃就有些浮躁了,這樣可不好。

“那個泡菜是不是有些辣,我們能吃嗎?”她轉頭就問徐小溪。

四川每家每戶做的泡菜都不一樣,到底有多辣,她還要看過才知道。

“一會可以看看。”

邱月就住在三樓,拿鑰匙開門,到裡面就抱著一個大的保鮮袋出來,一踢又把門給關上,蹬蹬的下來。

“徐老闆,就是這個了。”

徐小溪把窩窩頭遞給她,自己接了過來,這麼多呢?

“行,我明天要是做告訴你。”

邱月哎了一聲,她跟朋友約了出去一起吃飯,馬上就要遲到,“那我先走了,謝謝徐老闆給的窩窩頭夾肉,很好吃。”說完就邊吃邊跑的趕緊下樓快步出去。

趙奶奶也是看著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長大的,這孩子心眼實在呢,就愛吃。

徐小溪抱著這個保鮮袋子進屋裡,趙奶奶本來也想跟著來的,但是她的老姐妹過來找她去打麻將,實在手癢。

“小溪,你看看,要是不辣我也吃點。”她說完也趕緊跟著出去要打麻將。

徐淮把門關上。

徐小溪先放在桌子上,然後就去廚房櫃子裡底下扒拉出來一個瓷罈子,是她原先準備醃鹹鴨蛋用的,但一直忙也沒得空,用水重新洗刷了一遍,擦乾淨上面的水分,再晾一晾,然後把泡菜倒進去。

泡菜是不能見油的,這一大袋子保鮮袋暫時只能先放進到冰箱裡。

張懸已經在吃第三個窩窩頭夾肉了,湯也喝了兩碗,給他爸媽發了影片過去,手機沒一會就響了起來。

張懸一看是爸媽的,也接通了。

“媽,怎麼了?”

張爸張媽是被他兒子的生活給驚訝到了,之前他放假都是在家裡待著打打遊戲,也不愛動,所以也越來越胖,現在是上午還有比賽的,這會就吃到好吃的,他們年輕的時候就出來到南方打工,後來有了積蓄跟人脈,才從開了個小作坊,到一個廠子,奮鬥這麼多年,回去老家的時間也是屈指可數,什麼時候老家變得這麼熱鬧了?

“你是在你徐阿姨家裡嗎?”

張懸點頭,把手機靠在一個碗邊,手拿著耽誤他吃飯,騰出來手直接端起來一碗湯就喝了一大口。

張媽看著兒子又喝湯,“你在你人家家裡要主動知道幹活,勤快一些,知道嗎?”

張懸把碗放下,“我知道,小姨可喜歡我了,你看,窩窩頭夾把子肉,特別香,還有青頭菌的湯,可鮮可鮮了。”

張媽看著確實有些饞,咳咳兩聲掩蓋一下,“你徐阿姨呢,我跟她說兩句。”

徐小溪剛剛把罈子收拾乾淨。

“小姨,我媽媽。”張懸站起來把手機送到徐小溪手裡。

徐小溪接到手裡,她們之間這算是第一次見。

“徐淮小姨你好,我姓錢,錢麗鈴,我比你大,你叫我鈴姐就行。”她聲音爽朗,又利落。

“你好,叫我小溪或者小徐也都行。”

兩個人都先是自我介紹了一下。

錢麗鈴是個大大方方的女人,這麼多年跟老公在外面打拼,什麼世面沒見過,也吃過很多苦,說實在的就張懸這一個兒子,手裡以後打拼下來的也都是給他的,但因為這麼多年的自己的經歷,她從來都不慣著孩子,倒是希望他能多吃虧,多受罪,畢竟人教人不如事教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