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未落月未出,
哪来清辉照四隅?
莫说相思多苦处,
柴米油盐最实在。
嫦娥若解人间事,
不恋月宫恋茅庐。
若问归人何时返,
山货卖完我就回。”
这诗半白不文,却把李诗涵的浪漫情怀一下子拉回了现实。尤其是最后两句,透着一股庄稼人的朴实劲儿,惹得台下众人哈哈大笑。
李诗涵站在台上,嘴唇微微哆嗦着,一句诗也接不上来了。她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台下有人大声喊道:“万人迷输了!该嫁给狗不理啦!”
李老栓在后台急得直搓手,恨不得立马跑上台去说句软话,却被老伴一把拉住:“闺女自己定下的规矩,怎能不算数?”
就在这时,赵晓财忽然往后退了两步,摆着手说道:“别起哄,我可没说要娶她。”
这话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李诗涵愣住了,脸上的红潮瞬间褪去,变得惨白如纸。
“你说啥?”她的声音微微颤。
赵晓财挠挠头,一脸无辜地说:“我说我不娶你。我就是来凑个热闹,让你知道知道,作诗可不光是你们读书人的事儿。”他指了指台下,“你看,刚才那些小伙子,哪个不是真心想娶你?就是怕对不上诗丢面子。我替他们试试,证明你这规矩不靠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诗涵气得浑身抖:“你耍我?”
“哪能呢。”赵晓财从裤兜里掏出个苹果,那是他刚从自家果园摘的,往台上一抛,“给你,败败火。其实你这人挺好,就是太较真。找个实在人过日子,比啥诗都强。”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满场错愕的村民和台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的李诗涵。那几个玩“过家家”的孩子追着赵晓财跑,嘴里还喊着:“狗不理赢了!狗不理赢了!”
后来,这件事成了平安村的笑谈。有人说赵晓财傻,放着硕士媳妇不要;也有人说他精明,知道他和李诗涵不是一路人。
过了半年,李诗涵没再设什么诗擂,而是在县城开了一家辅导班,专门教孩子们写诗。赵晓财照旧倒卖山货,只是每次路过辅导班时,总会不自觉地停下摩托,往里头瞅上两眼。
有一天傍晚,李诗涵锁门的时候,看见赵晓财的摩托停在路边,他正蹲在地上专心地看蚂蚁。
“喂,狗不理。”她走了过去。
赵晓财抬起头:“干啥?”
“上次那《鹧鸪天》,”李诗涵轻轻踢了踢脚下的石子,“最后一句‘田埂边上话农桑’,平仄不对。”
赵晓财笑了:“管它对不对,顺嘴就行。”他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本子,“我爷爷看了我那天的诗,骂我瞎胡闹,给我改了改,你看看。”
李诗涵接过本子,上面是老人苍劲有力的字迹,把他那半白不文的《鹧鸪天》改得工整了许多,最后一句改成了“田埂同话岁丰穰”。
“还挺像样。”她忍不住笑了。
“那是,我爷爷可是老秀才。”赵晓财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他说,有空让你去家里坐坐,他想跟你讨教讨教。”
李诗涵合上书,夕阳的余晖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好啊,不过得约法三章。”
“你说。”
“第一,不许叫我万人迷。”
“行。”
“第二,不许再拿作诗耍人。”
“中。”
“第三,”李诗涵抬起头,眼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下次对诗,我肯定赢你。”
赵晓财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我等着。”
晚风从姑射山悠悠地吹下来,带着野草的阵阵清香。远处的庄稼地里,几个农民正哼着悠扬的小调收工回家,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宛如一无需押韵却充满生活韵味的诗,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缓缓流淌……
喜欢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请大家收藏:dududu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