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连连道歉。
班主任忍不住小声提醒:“带孩子去检查一下心理问题吧。”
谢亦安眼前的画面随即转场到了第三个地方。
医院里。
女人带着小星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检查和询问。
心理医生告诉她:“你的孩子患有……”
剧情卡在了这里,谢亦安的眼前出现一个文字框。
【小星患有哪种精神疾病?】
【A。白骑士综合征】
【B。孟乔森综合征】
系统喜欢在回溯剧情里安排迷惑性的问题。
白骑士综合征和孟乔森综合征的病情类似,但细分下又有区别。
不了解这方面情况的人哪怕察觉到了小星在副本里的异样表现,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谢亦安曾经对心理学……略有了解。
这些学杂了的知识他自己也没想到还有能用得上的时候。
谢亦安果断选了A,眼前的剧情得以继续进行——他选对了。
“白骑士综合征,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对弱者的关心。”
医生接着说:“她现在年龄还小,小孩认知中的欺辱者和受欺负的弱者都和常人不一样,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把她眼里的认知变得和常人一样。”
“这种病症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产生原因很有可能和她的家庭经历有关,你和前夫的事情让她产生了想要保护你的强烈想法,从而演变、产生了这种心理。”
医生:“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建立正确的欺凌认知,老师上课、约束学生是正常的,然后把她的保护对象扭转到你身上。”
“扭转到我身上?”
“你要学会向你的孩子示弱,让她把所有的保护欲和责任心都放在你身上,再通过逐步减少陪伴的方式削弱她的保护欲,当她的三观成熟时,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开始,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有了前面削弱保护欲的基础,干预治疗后孩子恢复健康心理的可能很大。”
“不过,千万不要让她在中途更改保护目标。”
她把医生的话记得非常清楚,之后数年严格执行。
谢亦安眼前的画面开始走马观花,在张婉女士的视角里,她开始每年定期带着小星来看心理医生,让小星的保护欲放在自己身上,长年累月下来达成的效果显著。
小星再也没有在课堂上闹过事,因为她的期望,变得懂事好学,成绩很快就好了起来。
一直到中考后,小星顺利考上重点中学。
张婉女士开始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逐渐减少对小星的陪伴。
然后小星认识了新朋友。
谢亦安的视角从张老师身上下来,转化为了围绕着小星的第三视角。
谢亦安看到了初中时期的何阳。
【小星的保护欲是否发生转移?】
【是】【否】
谢亦安选择了【否】。
这个时候小星还没有转移自己的保护欲,她依然把母亲当做自己的保护对象。
初中生活和小星日记本上记载得差不多,一晃就来到了高中。
张老师因为学校收进来的那些走后门学生忙得焦头烂额,她遵循医嘱,克制着陪伴小星的时间,同时又不断嘱咐她:“不要让同学知道你和妈妈的关系好吗?”
她想保护小星,又害怕小星的注意放到学校开始出现苗头的校园暴力事件上,只能想办法增加自己对女儿的吸引力。
张老师放软了声音:“妈妈很害怕。”
小星答应她。
画面中小星高一、高二两年都顺利过去了。
但是谢亦安看到小星一次次目睹到霸凌现象后产生的怀疑,对周围人漠视的不解,开始出声阻止,帮助其他学生对抗霸凌者,甚至学会隐瞒了一次次母亲的询问和关心。
张老师对小星更是越发缺少陪伴,她迟早要转移保护目标。
但是张老师害怕自己长时间不陪伴在女儿身边会出事,她观察许久后找到了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