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2頁 (第1/2頁)

加入書籤

陳爸陳媽聽到兒子掛了電話,彼此對視了一眼,都覺得可惜,他們也很想去吃,但到底是大人,要臉面,不能去人家家裡要吃的吧,都三四十歲的人了。

陳耳東看著面前的幾盤子炒菜嘆了一聲氣。

“爸,媽,多吃點。”

陳爸陳媽突然就覺得沒味了。

張懸到徐家的時候,徐小溪已經包了兩鍋排了,一個個圓滾滾的,用的面都是小麥麵粉,還是家裡那幾畝地包出去的同村大爺給送的,沒買外面的面,自己家用小麥打的麵粉其實並不是特別的純白,但這樣的麵粉吃起來好吃更健康,沒放增白劑。

“徐淮,我來了,開門。”

徐淮聽見這激動地聲音就無奈的過去開啟,“你聲音太大了,別吵到我們對門的老奶奶。”

張懸哦了一下,然後就提著兩大袋子的水果進來,“小姨,我來了,一天不見如隔三秋,這是我給買的水果,小姨多吃點。”

他也不知道買什麼,就挑了一些提子,梨,蘋果啥的,都買了一些。

徐小溪正在包第三鍋排,抬頭看過去,“下次來不用買的。”這都是家常便飯,也基本上沒花錢,水果啥的肯定是他家裡長輩安排的。

張懸趕緊搖頭,“一定要買,我們徐池年紀還小,要多吃點水果補充維生素,以後長高。”

徐池比較喜歡張懸哥哥。

徐小溪也沒跟他爭辯。

“徐淮,你去把那個鍋刷乾淨,然後放上一大半的水,開火就行。”

張懸過來看看餡,“真香啊,今天就只叫了我一個人嗎?”

徐淮在廚房裡都聽到了,“是,就叫你一個人,滿意嗎?”

張懸當然滿意了,看來小姨還是最疼他的。

徐淮都懶得理他。

等鍋裡的水燒開,徐小溪這邊都把第三鍋排包滿了。

家裡的鍋排是在市場買的,還是老式的做法,用高粱上面的細亭子用針帶線給串到一起,圓圓的,餃子放上去,因為鍋排的亭子會讓餃子底部形成波浪線的花紋,看起來十分漂亮。

“這一鍋能下兩鍋排,徐池,去對門,把你老爺爺老奶奶叫來啊。”

徐池點頭就開門直接去敲對門了。

汪爺爺在家裡都等的望眼欲穿了,平常最喜歡聽的戲都不能專注的聽。

“汪老爺爺,趙老奶奶,我小姨已經在煮餃子了。”

汪爺爺直接就從沙發起來,應的特別快,“好好,這就來。”

素餡的餃子一般是鍋開一次就行的,餃子倒下去先用勺子慢慢推一下,避免餃子粘在鍋底。

“徐淮,你洗一個小碟子,然後拿雙乾淨的筷子把那個罈子裡的泡菜夾出來一些。”那個泡菜配餃子吃也很不錯的。

張懸也沒閒著,把要用的碗筷也都洗乾淨,排隊放在案板上,等著盛餃子。

趙奶奶跟汪爺爺也過來,徐池在後面把門給關上。

“小溪,包餃子呢,那豬板油你就熬出來了。”趙奶奶慢慢走到廚房裡去,小溪是個乾淨利落的人,廚房裡也都收拾的井井有條。

徐小溪看鍋裡的餃子已經都煮熟了,正在往外面盛,“是呢,在那邊的小盆裡,您要一些不,這次煮的很成功,而且您給的這個豬板油還很不錯,很白很香。”

趙奶奶開啟蓋子看了一眼,還真是的,她就沒見過熬過的這麼好的,“不行,我跟你汪爺爺身體都吃不了。”

徐小溪也沒強迫。

“行,可以吃飯了。”

徐小溪把餃子都盛了出來,先每人一碗,然後鍋裡的接著煮剩下的那一鍋排,差不多應該就夠吃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