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第2/2頁)

加入書籤

生產力的水平就那麼高,所以工業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

或許,在有些地區會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產生一定量級的精細分工,甚至還有一批世襲匠人,但仍舊不具普遍性,古代的所謂工業,只能是從屬地位。

大明此時就是如此尷尬的一個情況,一直重視的農業呢也就那樣,就更別提不受重視的工業和商業了。

南北兩宋雖然軍事拉跨,可文化和經濟卻是相當達的,若要問哪個朝代的商品經濟達,那麼宋朝絕對是榜上有名,並且是霸主級別的朝代。

雖然在明清時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的萌生,但是相對於當時的整個世界來說,並沒有很突出。

宋朝在當時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強國,宋朝的疆域收縮,北部邊界背壓縮到黃河流域,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小的朝代,甚至還沒有秦王朝的大。

即使宋朝的疆域收縮嚴重,但是,也不妨宋朝成為世界性大國,宋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當時單量最大的海上貿易,從海上泉州,廣州等地出,途徑東南亞地區,到斯里蘭卡,印度,再到中東,非洲等地,絲綢之路都是世界絕無僅有的壯舉。

也只有當時這樣有著強大國力的國家由此行為,其他的國家其造船技術與國力根本不能撐得起這樣的國際遠航貿易,中國的絲綢之路其實更多的宣揚國威,並不是真正的以賺錢為目的。

宋朝的開封,揚州等地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其《清明上河圖》就是最好的見證。

宋朝要是經濟不達的話,每年給遼金那麼多的歲貢從何而來?

明朝雖然相對來說經濟也不差,但工業水平卻是沒能提升上去,在明朝經濟高度繁榮時,生產技術卻沒有太多改變,仍像以前那樣不成規模。

而西方國家卻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出現大規模工廠,其生產效率越來越高,最終醞釀出了工業革命,從世界範圍來看,明朝末期時已經逐漸失去領先地位。

大明其實真正強盛的也就開國前幾朝,後面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和吃老本了,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變後。

蘇澤為何一再強調收商稅的重要性就在於此,銀子都進了士紳和豪商的兜裡,朝廷沒錢那可不行,想幹什麼都幹不成。

大明其實是有資格也有資本去展工商業的,只是一直被統治者忽視了,蘇澤要扭轉這種錯誤的觀念,與其擔心工商業的展抑制了農業的展,還不如想想辦法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

蘇澤在西山之所以要建立一個農業示範區的目的就在於此,他要證明只要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不但百姓的生活更富足,朝廷也不用擔心沒人種糧食。

西山這裡沒有士紳的盤剝,也不用交賦稅,能種出糧食全是百姓自己的,是自己吃也好,賣錢也好,這種情況下那些百姓自然會想法設法的多種些糧食出來。

不但如此,蘇澤還會在西山這裡試驗新培育出來的糧種,意在提高糧產量,想要興農的方式有很多,完全不需要壓制工商業的展來達到興農的目的。

現在只是西山一地,未來這種政策還會慢慢的以京城為中心推向全大明,等到了那個時候,朝廷就不會再擔心沒人種地了,而是要擔心穀賤傷農該怎麼辦了。

古代農業不達的原因有很多,生產力低下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農戶的利益沒有得到保證。

宋朝由於各種自然條件的先天不足,百姓克服了很多困難,在一些惡劣環境下也能開墾荒地,農民的耕地規模,面積提升了很多,也由於農民的生產技術得到展,所以生產力也是有所提升,還出現了畝產四石的記錄。

而大明就算是夏麥秋粟,糧食產量翻倍,也才三點二石,還不如宋朝,由此可見工商業達並不是導致農業不達的根本原因。

朱瞻基學著蘇澤的樣子蹲在了田壟,看著那些勞作的百姓沒說話,腦海裡還在思考蘇澤所說的話。

之前他還在疑惑蘇澤為何不在西山收稅,原來打的是這個主意,是否可行他暫時不清楚,但他知道,西山這裡的百姓生活會越來越好是一定的,唯一需要擔心就是朝廷的利益要如何保證。

蘇澤的話其實不難理解,說來說去還是要犧牲那部分得到朝廷優待的人的利益,去滿足更多人的利益。

蘇澤拍了拍屁股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說道“走吧,看完了這裡,咱們再去礦上看看。”

他似乎真的只是帶朱瞻基到處走走,到處看看,看完了農業,接下來就要去看工業和商業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亦步亦趨的跟在蘇澤後面,去礦上的路上有許多人看見了蘇澤立馬遠遠打招呼,有人喊少爺,有人喊東家,顯然是認出了蘇澤。

倒是沒人認出朱瞻基來,還以為是蘇澤的隨身小廝呢,壓根沒多少人在意朱瞻基的存在。

朱瞻基也是無語了,想他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點都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顆星,說是眾星拱月也不為過,可唯獨在西山和清風縣是例外,雖然是因為沒人認出來他來吧,可他心裡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尤其是看到那些百姓看到蘇澤,一個個熱情的停步行禮的時候,他心中愈不是滋味了。

恰好在這個時候,他聽到旁邊路過的兩個的行人竊竊私語道“誒,跟在東家身後的那人是誰,以前怎麼沒見過。”

另一名行人瞥了一眼朱瞻基,隨即回道“不認識,穿著和鎮國衛那些人一樣的衣服,估計是保護東家的兵士吧。”

“也是,東家這樣的大人物,出門身邊肯定有人保護的!”

兩人扛著鋤頭走後,朱瞻基低頭撇了撇自己身上的軍大衣,這次是真無語了。

沒人認出他來也就算了,畢竟他臉上也沒寫著皇太孫三個大字,他身上穿著的還是鎮國衛的軍大衣,真不能怪別人誤會。

他又抬頭看了看前面大步行走,和百姓談笑風生的蘇澤,心中暗暗誓,他下次再和蘇澤一起出來,一定要擺出儀仗,擺出他皇太孫的派頭,好好殺一殺蘇澤的威風!

他不是為了證明他有多了不起,而是為了證明他不是路人甲!

他有些明白蘇澤為何讓他沒事就來西山轉轉了,還真是走在路上不擺出儀仗都沒人認識他的。

反觀蘇澤,那些百姓大老遠的就站在路邊駐足了,直到蘇澤走遠了之後才會繼續挪步,蘇澤和他們搭兩句話一個個的還露出了受寵若驚的表情。

他都看傻了,蘇澤在清風縣被百姓擁戴也就算了,畢竟他在那裡經營了三年多,可西山蘇澤才來多久就如此得民心了?

喜歡大明三朝帝師,從永樂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三朝帝師,從永樂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