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三十章 人間何處不清風 (第2/2頁)

加入書籤

當然,還有一點原因是因為蘇澤之前忽悠他存了銀子進銀行的,他害怕到時候蘇澤還他一堆廢紙。

因此朱棣還想要再看看,要等到看到紙鈔能順利推行之後,要獲取百姓們的信任他才會點頭,在蘇澤的提議下,京城將會作為紙鈔行的試點,不過那要等年後了。

銀行這邊暫時不去說它,如今只是有了個草臺班子,西山那邊的銀行還在修建,尚未完工,估計要等到年後才能開業了。

蘇澤名下的其他產業也為他取得不菲的收益,因為天氣太冷了,那些有錢人不喜歡出門,導致火鍋店的收益不好,蘇澤又推出來外賣服務,學著後世海底撈的上門服務一樣。

市面上也有一些火鍋底料的出現了,蘇澤不搞火鍋了,開始賣起了火鍋底料,讓火鍋走進了大明人的家中,足不出戶就能吃到火鍋。

人適當的攝入辣椒是能起到調理身體的作用的,尤其是北方本就寒冷的情況下,辣椒的用處就更大了,蘇澤這也是在不遺餘力的豐富大明人的飲食了。

大棚蔬菜這邊由於暫時是走的上層路線,成本高居不下,暫時還不能供應普通百姓,只能等到來年擴產之後,這些新鮮的蔬菜水果才會在未來進入到千家萬戶的飯桌上。

蘇澤手底下的人正在想辦法節約成本,爭取明年就能讓京城的普通百姓都能在冬天吃到新鮮的瓜果蔬菜。

如果說公司和銀行的出現是蘇澤為了籌集資金才出現在大明的,那麼無煙煤,火鍋,大棚蔬菜等就是蘇澤為了造福底層百姓弄出來的。

大明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蘇澤自然記在心中,開始提前做準備了。

無煙煤那邊也在召集人手,除了蘇澤一開始接手的那幾千流民,京城周邊地區也有不少吃不飽飯的百姓拖家帶口的來到了西山,原本荒無人煙的西山也逐漸熱鬧了起來。

百姓到了西山可選擇的機會就多了,可以去礦上挖煤,還可以去建築隊當學徒,跟著一起修路修房子,反正有清風縣的老手帶著,也能做些雜活,來年還能在西山規劃出來的農業區務農。

永樂朝土地兼併問題已經開始嚴重了起來,多的是無地可耕的百姓,就算種地也是給當地的那些士紳們種地,來到西山雖然也是種地,可那是在給朝廷種地。

前三年免稅,種出多少都是自己的,三年後才會上交賦稅,賦稅相比交給那些士紳要低的多,只需上交兩成就可以了,給士紳們種地得交五成甚至往上。

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算計,他們也知道在西山種地要比在自己老家種地要好,自然會爭相來到西山投奔。

這件事還引了不小的爭議,那些百姓拖家帶口的來了西山,那些本地官員和士紳自然有意見,可上次那幾地的主官都被擼到底了,加之西山又是蘇澤和太孫的地盤,根本沒人敢說句不是,攔都不敢攔那些百姓拖家帶口的去西山務工或務農。

只能可憐巴巴的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制止人員流失的情況,結果朱棣根本懶得搭理,那些有意見的人也就消停了。

西山那裡除了務工和務農,還有鎮國衛的軍士,也有一些商販看到了機會,去西山支起了攤子,在蘇澤規劃出來的商業區組成了簡陋的商業街。

雖然人手緊,蘇澤還是讓建築隊趕工出來了一條商業街,大大的方便了那些有心想來西山財的商販,未來蘇澤還將引入京城的一些商品,方便西山這邊的百姓購買物資。

別看西山如今還不夠富庶,可西山那裡的人購買力是有的,腰包裡有錢。

工人有工資,農戶雖然暫時沒有工資但也有蘇澤放的補貼,暫時維持生活是沒問題的,鎮國衛的軍士兜裡也有軍餉,雖然朱棣一毛不拔,蘇澤還是有點良心的,都了軍餉下去。

每當工人下工,鎮國衛休沐的時候,就是商業街最熱鬧的時候了。

依稀可以看到西山未來的繁榮和富庶場景,蘇澤也很滿意西山的展,這不過是他才來京城三個月的時間,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西山未來會展的更好的,也許不止西山,京城,甚至大明都會越來越好。

處理完京城的瑣事,蘇澤又陪著蘇么么回了一趟清風縣,蘇么么是回去給她父母掃墓的,蘇澤則是回去視察清風縣的工作。

如今的清風縣比起朱棣去的那天要冷清許多,因為清風縣很多人都被蘇澤給調到京城去了,除了一些產業走不開人,許多人都被蘇澤調走了。

建築隊,京城各種產業,以及未來要開辦的學校,處處都需要人手,要不是蘇澤在清風縣展了三年之久,還真抽不出那麼多人手來幫他。

昨日因,今日果,也正是因為他在清風縣的這三年展,才能讓他培養出一批屬於自己的班底,一聲令下就有人站出來幫助他。

清風縣這些接受了新教育的百姓們,也開始走出清風縣,前往更大的舞臺的展,投身於各行各業中,光亮。

原本清風縣的那些百姓還捨不得蘇澤走,以為蘇澤放棄了他們,事實證明他們想多了,蘇澤並沒有放棄他們,而是將他們帶到京城,前往了更大的舞臺,和蘇澤再次並肩作戰。

一如三年前那個窮酸縣令站在破爛的縣衙門口揮手喊道“願意聽老子話的,就跟老子走,老子帶你們過上好日子,讓你們的娃娃不用再跟你們一樣過苦日子。”

那一天,許多茫然,麻木的清風縣人跟著蘇澤走了,一起上山下水,修路鋪橋,於是有了現在繁華的清風縣。

現在又有一大批清風縣人跟著蘇澤走了出去,他們不知道要面對什麼,可他們知道跟著蘇澤走能過上好日子,因為蘇澤在這三年的時間兌現了他當日的承諾,所以他們願意繼續相信蘇澤。

這和以前窮的吃不上飯出去討飯不一樣,他們是出去幫著蘇澤一起帶著其他大明走向未來美好新生活的。

現在其他地方的人不會再低看他們清風縣人一眼了,清風縣出來的人有著屬於他們的驕傲,那是蘇澤帶給他們的。

到了京城的清風縣人有著外界人沒有見識和知識,他們在各行各業光亮,成為了其他大明人羨慕的物件。

在西山,只要你說是清風縣出來的人,那就會被其他人高看一眼!

就算是修路的工人都是讀過書,識的字的,還懂得很多他們不懂的東西。

就算是皇家的匠人都不敢低看清風縣人出身的匠人一眼,因為他們現清風縣匠人手裡用的工具他們看都看不懂,更別說上手用了。

那些清風縣的匠人還會自己繪圖,算數,還會不斷研究,這些都是那些皇家匠人不會的,和清風縣匠人比,他們好像只是做工更加精細些罷了,除此之外並無任何優點。

除了這些,更為難得是清風縣人都很自信,清風縣人那種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自信是那些流民和那些來西山務工的百姓身上沒有的。

蘇澤並未在清風縣久留,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忙完了清風縣的瑣事之後,便帶著蘇么么緊趕慢趕的回到了京城,彷彿是一個過客。

可蘇澤並未忘記清風縣,他忘不了那些年在清風縣的那些點點滴滴,那些瑣碎日常,他甚至能記得那最開始跟著他的那些清風縣人的名字,雖然多是二狗,三麻子之類粗鄙的名字,即使後來都一一改了名,蘇澤依然記得他們最開始的名字。

即使有一天,蘇澤成為了整個大明,甚至整個世界的大人物,即使他未來可能再也不回清風縣了,他也不會忘記這三年在清風縣的點點滴滴。

這對於他來說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他帶著一群茫然,麻木的人透過自己的雙手過上了富足的生活,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他不僅給清風縣人帶去了知識和富足的生活,還給他們帶去了希望和夢想。

他曾在清風縣這處窮鄉僻壤之地哭過,笑過,這片土地上流淌著他的汗水,書寫著他來過的痕跡,證明他來過。

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只是因為有了更大的追求,停步不得。

喜歡大明三朝帝師,從永樂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三朝帝師,從永樂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