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十章 飛球的戰略意義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不僅能偵察敵情,還能從空中打擊敵人!

弓箭又射不到空中的熱氣球,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對空武器的存在,熱氣球用好了那是能有奇效的。

這個時代多是以步兵,騎兵為主,空軍對於地面上的軍隊簡直是降維打擊。

我打得著你,你又拿我沒什麼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我在你頭頂上拉屎,揚長而去。

朱棣抬頭看了看還漂浮在空中的熱氣球,心中不斷思索權衡著什麼。

蘇澤所說的不能盡信,可還是有幾分道理在的。

只是這什麼飛球的實用效果如何還尚未可知,起碼他現在不覺得飛球有蘇澤說的那樣神奇。

因為他現在看到的是固定在原地的熱氣球,飛行的高度也不高,根本做不到蘇澤所說的那樣,撐死了只能用於偵察敵情。

人總是相信自己看到的,反正朱棣覺得蘇澤在吹牛。

眼見朱棣有些無動於衷,蘇澤只好一本正經繼續鼓吹。

“陛下,以往大明面對北方草原部落的劫掠往往只能被動防守!”

“這是因為草原部落的特性使然,他們是遊牧民族,有的是戰馬,關外的大漠之地,又是一馬平川,他們若要襲擊我大明的邊鎮,可以朝夕至,當日便可起進攻,來去如風。”

“而我大明雖有烽火狼煙預警,可往往需要看到了敵人的蹤跡之後才能點燃烽火,預警,還沒等後方做好防禦的準備,敵人已經到了近前了,每一次傳遞訊息都要用人命來傳遞。”

“可有了飛球就截然不同了,陛下想一想,若是在大明邊鎮,多散佈一些飛球,自然能時時刻刻監察敵軍的動向,就算敵軍想要動突襲,我們也早就有所準備了!”

“以逸待勞之下,安能不勝?”

“草原部落不會耕種,每次缺少糧食了就侵略我大明邊疆,劫掠糧草,若是好幾次都無功而返,劫掠不到糧食,幾次之後,不用大明動手,他們自己就會傷筋動骨了。”

“再者,草原部落信奉的是長生天,蒼天為永恆最高神,在他們眼中,至高無上的權力由天神長生天授予一位地上的領。”

“若是我大明軍隊隔三岔五的就駕馭飛球飛到他們頭上,從飛球上扔下去火藥,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

“再暗中散佈謠言,說長生天帶給他們的不是賜福,而是災難,時間長了,他們的信仰自然就崩潰了。”

“若長生天真的存在,陛下您才是長生天選擇的帝王,而不是那什麼馬哈木,他能和陛下你比嗎?”

“我大明的軍隊都能上天了,有本事讓馬哈木也上天試試。”

蘇澤說到此處的時候,原本聚精會神側耳聆聽的朱棣突然幽幽的望了一眼蘇澤,眼睛微微眯起,似乎想要看穿蘇澤一樣。

長生天這一套其實和君權神授是同一個道理,都是統治者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拿出來忽悠底下那些無知的百姓的。

蘇澤這話在朱棣看來是有些大不敬的,馬哈木不能上天,他也不能上天,能讓人上天的是你蘇澤,難不成你蘇澤代表天意不成?

不止是朱棣,就連朱棣身後的群臣也紛紛看向蘇澤。

蘇澤抬頭望天,眼神飄忽,對眾人銳利的目光視而不見,甚至還想吹一下口哨掩飾自己的尷尬。

他吹嗨了,一時間有些得意忘形了,差點說出了心裡話。

君權神授是古代以宗教來主導政治時期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提倡的一種做法。

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於凡間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間的代表,作為人民只可遵從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

這個說法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過,在啟蒙時代後,人們思想開始由宗教指導中釋放出來,進入科學時代,使這個說法的相信者變得越來越少,在現代社會這個說法早已為不可信及無稽。

蘇澤自然是不吃這一套的,之前也只是想到了草原部落都信仰長生天,就想著透過打擊他們的信仰來體現飛球的厲害,吹著吹著就有些得意忘形了。

全然忘了大明朝玩的也是這一套,儒家和皇權也用的是君權神授這一套。

他這番話在儒家讀書人和皇帝的眼中,那就是大逆不道。

皇帝乃是天子,天之子也,天命所歸,代天牧民。

可現在他弄出個飛球出來,雖然沒有明說,可無一不再暗指這天上根本沒有神仙,君權神授就是在放屁。

要不是他最後吹捧了一番朱棣,恐怕群臣撕碎他的心都有了。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深深的再次看了蘇澤一眼。

朕早就該知道了不是嗎,這豎子不就是無法無天的狂徒嗎?

清風縣人人不知皇帝,對皇室半點敬畏都無,這都是他親眼看到的。

既然如此,蘇澤說出這番言論有何稀奇?

若不是這小子最後察覺到說錯話,暗中吹捧了一番朕,信不信都不用朕下令,蘇澤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他能容許大明出現一個清風縣,出現十個,出現百個,可如果大明處處都是清風縣,大明百姓的生活是更好了,可朱家又該如何自處?

朱棣又將目光投向了站在蘇澤身邊還在仰頭望天的朱瞻基,心中嘆了口氣。

瞻基,你可知道蘇澤口中的盛世是要以犧牲朱家皇室的利益為前提?

日後你會後悔當日攔著朕不讓朕殺了蘇澤嗎?

還是說你以後會為了朱家皇室親手殺了蘇澤?

喜歡大明三朝帝師,從永樂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三朝帝師,從永樂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