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捕快都这么说了,大家屈服于‘淫威’,也只能四散回去。
言淡见袁承继并未上楼,留了个心眼子没有回房,反而趁着大家都关上房门后,偷偷返回到不起眼的楼梯拐角处观望。
果然见着此人整理好衣衫,也找掌柜的要了把伞,快速跟出了门。
就知道他放心不下伏捕头。
言淡觉着有些好笑,有些犹豫自己要不要也去看看情况。
她猜测伏捕头应是先去了衙门。
作为奉公门捕头,本就独立于朝堂之外,又是直属给皇帝办事,如若直接参与赈灾或是救助百姓,即使是毫无目的纯属好意,也是超出了奉公门的职责范围,更是侵犯了当地衙门的权利……
以伏捕头的为人处世,定是要先支会一声衙门,绝不会喧宾夺主,给奉公门惹麻烦。
他选择不带下属,一是体恤捕快们这几日的辛苦,二也是为了不引人瞩目。
相比带一大群人示威似的去衙门,单独和当地官员交涉更不显得咄咄逼人。
如今的情况不需要有属下替他助长威势,更需要人家放心让奉公门协助。
想到此处,言淡觉得暂时还未看到有什么让自己发挥的空间,就不自讨没趣了。
她转身回房,准备再睡个回笼觉,为之后的奔忙做好准备。
救灾
言淡的猜测对了一半。
伏清合的确是为了不引人瞩目的情况下,和当地官员沟通合作事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他个人单独前去,即使事成之后,皇帝对此事怪罪,也可推脱为是伏清合的个人行为,以免牵累到奉公门。
奉公门于皇帝来说是一把趁手的利刃,这武器已被划分好了管辖范围。
当武器出鞘之时,遇见了范围以外的不平之事,他既希望能合理解决这些事宜,但也会怀疑这刀刃是否有了自己的思想……
如此矛盾。
因此奉公门第一任门主干脆自请永不出京城,当时的皇帝也果然同意。
此后流程准则渐渐形成,奉公门也鲜少再遇见这种情况。
如今在办案时遇见,他既不能放任百姓不管,也不能陷奉公门于不利的境地,只能愈加谨慎。
景州人口超过两万属于上州,恒青郡是景州中心的郡城,统管的实权官员便是上州刺史。
伏清合在州衙内求见上州刺史,奉公门捕头的名号还算有用,对方亲自接见了他。
此地的上州刺史姓郑名垂,来之前伏清合特地查了他的背景,知晓他并非官宦世家,官场中唯一的亲人便是在刑部的亲弟弟郑凡。
没有家世背景,能做到这种地位,郑家两兄弟都非常优秀,当然也十分注重政绩。
郑垂早就知晓总部派人到了郡城内查案,景州内也有三个属于奉公门的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