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3章
阿古拉狐疑地拿起一根,咬了一口。肉质紧实却不柴,咸香中带着一丝奇异的甜鲜,还有隐隐的香料味,比他吃过的任何肉干都美味。“这。。。。。。”
“这是熏肉干。”季如歌道,“肉先用盐和香料腌透,再用果木的烟,文火慢熏几天几夜。熏好的肉干,耐放,味道好,油润不干硬,顶饿又解馋。
法子也不难,搭个不漏烟的土窑就行。这种肉干,不光当干粮,南边人当零嘴都抢着要!比普通肉干贵得多。”
她看着阿古拉,“草原不缺果木,更不缺会晒肉干的妇人。把这手艺学回去,又是一条财路。”
几天后,第一批草原学徒住进了北境村寨。几个粗手大脚的草原汉子跟着硝皮师傅,笨拙地搅动刺鼻的药水桶,被熏得眼泪直流。
几个草原妇人坐在染缸边,学着将皮子浸入滚烫的染料,手上很快染上洗不掉的斑斓色彩。
还有几个蹲在正在挖的冰窖旁,仔细询问着窖壁烤火的火候和封窖的诀窍。空气里弥漫着皮革、染料、汗水和生涩官话的味道。
阿古拉带着几个核心手下,跟着季如歌亲自跑了一趟附近有盐场的海边村落。看着雪白的盐粒像小山一样堆积,看着煮盐的大锅日夜不停地翻滚,他粗糙的脸上第一次露出近乎虔诚的神色。
离开北境时,马队驮的东西变了。不再是沉重的皮货,而是几大捆硝制染色的成品皮料样品,几包熏好的肉干,几罐珍贵的海盐样品,还有厚厚的几卷图纸——冰窖的构造图、熏肉窑的搭建图、硝皮作坊的布局图。
最重要的,是季如歌与耶律齐可汗签订的一份契书:北境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长期、稳定地向草原提供海盐、部分铁器、棉布和急需的药材。
草原则向北境提供稳定的优质生皮、羊毛、冻肉和熏肉干,并允许北境的商队借道草原,将货物运往更远的西域。
马蹄踏在化冻的泥路上,溅起春泥。阿古拉回头望向北境村寨的方向,那里不再仅仅是一个有“神墙”和热泉的奇异地界。
他看到的是鞣皮作坊里升起的淡淡烟气,是染缸边妇人沾满颜色的手,是正在深挖的冰窖,是未来将川流不息、驮载着草原皮货冻肉南下、又驮回盐铁布匹的车马。
凛冽的寒风似乎也带上了暖意,那是皮子硝染后的柔软,是冻肉换来的铁器寒光,是盐粒融进奶茶的咸香,是一条用互利编织的、通往富足和安稳的实实在在的路。这条路,不再需要用弯刀和鲜血去开辟。
温泉山庄落成后的第一场大雪,封了山路。季如歌却派人踩着没膝的深雪,把几张素简的请柬送到了北境几处大商栈掌柜的手里。请柬上没多余字,只一行:新泉初沸,扫榻以待,请君一观北境新暖。
几辆裹着厚毡的马车碾着咯吱作响的积雪,艰难地驶入山坳。车帘掀开,几位穿着厚实锦袍、揣着暖炉的商人踩着脚凳下来,寒风裹着雪沫子立刻扑了他们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