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1章 (第2/2頁)

加入書籤

早前因著皇帝心腹這名頭兒,沈煊便受了這位一大把冷眼兒,覺得他是巧言媚上才得了看中。直到良種之事後方才有所改觀。然而自打他又升了戶部侍郎,對方的態度可謂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今個兒這又是什麼意思?沈煊摸不著頭腦,日常工作只得小心謹慎了幾分。

然而同樣的情再經歷了數次之後,沈煊這才知曉了原因所在。

說到底這個鍋還得扣在陛下身上,當今大權在握,平日裡又不好說話,楚侍郎的今日,何嘗不可能是他們的明日呢?此時交好一位陛下面前說的上話的“寵臣”就顯得無比重要了。

寵臣沈煊“………”有這時間,好好將公務做好不好嗎?陛下雖嚴肅了些,然而卻也絕不至於無的放矢。

想罷,沈煊輕輕搖頭,復又拿起手中賬本,而就在此時,一封加急的公文突然傳入手中。沈煊翻來一看,頓時喜上眉梢。

無他,歷經將近兩年之久,出海的船隊終於回來了。

沈煊重重的吐了口氣,心中大石終於穩穩落地,雖知海上行船,速度路線具是難以琢磨。然而船隊遲遲不歸,還是給沈煊帶來極大的壓力。此次出海本就反對者無數,若是第一次就折戟遠洋,日後定然困難重重。說不得,第二次便遙遙無期了。

還好,還好!

沈煊兀自慶幸之時,皇宮之中天成帝已經是大喜於色。與沈煊手中平白無奇,敘述極簡的公文不同,天成帝手中將此次出海所獲物資清單盡數列於紙上。

光是白花花的銀兩,竟是佔了滿滿一船之多,更別提各國奇珍摺合下來絕對是筆不小的數目。當然統治者最關心的還有一事,那便是國家聲名與威嚴。

“此次海上途□□拜訪結交三十餘國,我大瑞之海上雄獅威服眾國,我大瑞之繁華無不令眾蠻夷心嚮往之………”——臣海軍總領,右將軍徐勇敬上。

不過幾日的功夫,船隊回來的訊息便傳遍了四九城中每個角落,眾大臣無不翹首以盼。

數日後,京都碼頭,數百艘恢宏高大的船隻盡數停靠於此。聲勢之浩大,眾百姓紛紛前來圍觀。

只見一抬抬半人高的大箱子從船內抬出,第一臺剛抬出來時還是晨起之時,而直到正午十分,最後一臺才剛剛離開船隻。一臺臺數不清的大箱子竟是有連綿不絕之勢。

此番恢宏的場景,直至許多年後,依舊牢牢記在眾百姓心中。

除了皇帝,京中怕是再沒有人能比戶部更早曉得其中的價值。沈煊粗略計算,此次除去成本,預計收入約莫七千萬兩白銀。此數字一出,戶部上下立馬便沸騰了起來。七千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那是全國各地加起來半年的稅收。

這還是途中因著風浪之故,損壞了數十條船隻的前提下。戶部眾人見此不由嚥了口唾液,有些膽小的更是腿都軟了一截兒。見沈煊還是一副心中有數的模樣,不由心生敬佩。

漬漬,怪不得人家年紀輕輕便當了了侍郎大人呢,這份兒定力。我等委實歎服!

沈煊“………”這才哪到哪啊,遠的不說,曾經的宋朝光是靠著海上絲綢之路便牢牢佔據了國家稅收的大頭。便是前朝嘉明帝時期,後期經驗成熟之後,實際收入也遠超於此。

那些個資料可都是他一點一點從各處文獻中匯總出來的。再沒半點虛頭的!

船隻入京那般聲勢的浩大,不拘王公大臣還是清貴文人具都心心念念。訊息很快便傳了開來。

一時間,可謂有人喜,有人憂……那些早早投資的,如今無不是賺了體滿缽。便是沈煊當初投資進去的八千兩白銀,如今已經是翻至足足四萬餘兩。

便是斂財能力頗佳的顧茹都不由嚇了一跳。“相公平日裡總說自個兒不擅商賈之事,如今妾身可是萬萬不信的。”只這一回,便足以頂上她幾年的經營。

而兩年前那些反對之人看著白花花的銀子盡數流於他家,只覺得腦仁兒都要悔青了去,只能不斷安慰自個兒。

這第一次有了,第二次難道還遠嗎?

然而事實上,註定要讓眾人失望了。船隻出行,準備工作本就繁瑣至極,這等大型的出海,朝廷近兩年之內都是不可能在開第二回 的。

訊息傳出,眾人心中更是懊悔不提。

然而這些,已經與沈煊等人無關,海船雖歸,然後續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處置。貨物的售賣定然不可能戶部親自上場,少不了委託各地商戶。這其中,如何篩選才能實現朝廷利益最大化?還有那些身亡之人的撫卹問題,沈煊更是事無鉅細,務必不出一絲疏漏。

由此種種,沈煊復又陷入一片忙亂之中。等到一切都上了軌道之時,時間已經過了兩月之久。

翌日休沐,沈煊好不容易鬆了口氣,本打算帶家人出門逛逛。然而一封突如其來的書信,卻將眼前一切盡數打破。

開啟信的一瞬間,沈煊腳下一軟,重重跌落在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