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5章 (第2/2頁)

加入書籤

換個人來,說不得沈煊的計謀就淹死在水面下方了。

“兩位愛卿何必謙虛,你二人,一人有奇思,一人有謀勇,均是我大瑞肱骨之臣。”

天成帝看著下首二人,心中滿意自不必說,甚至還頗有感慨道:

“若是朝中文武均如你二人這般,朕何愁不能安定內外,四海昇平。”

“陛下謬讚!”

二人異口誠惶誠恐道。這話要是流傳出去,怕是二人便該成眾矢之的了。

好在天成帝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感慨一番,而後便吩咐內侍招呼二人坐下,隨後還從一疊奏摺上拿出了最上頭那本。

“兩位愛卿好生瞧瞧吧!這倭國,當真是膽大包天至極!”

一旁的內侍連忙將奏摺呈給二人。

這封奏摺乃邢部王大人親自所奏,經過層層審訊,終於撬開了那群倭國武士的口。

具其招供,此次倭寇大規模襲擊海岸,燒殺搶掠,卻是由倭國政府一手主導。不過是看中原剛剛歷經一場浩劫,想著過來趁火打劫罷了,還有試探一番我朝深淺罷了。

若是此次另對方佔得便宜,怕是以後這般騷亂就沒完沒了了。沈煊心想。

不過這番結果倒也在眾人預料之中,沈煊是因著熟讀史書,對對方歷來的規矩習性頗為了解。而黃將軍便是一個身為武將的直覺了,說到底雜牌軍和正式軍可不是單單一身衣服便能混淆的了得。

甚至連當今陛下,心中也早有猜測,若不然怕是早就怒不可遏了。哪還有心情衝二人說笑。

“陛下,倭國此舉,著實冒犯我大瑞國威,決不可輕易揭過。”

“陛下,如今之際,海軍之事已經是迫在眉睫。”

黃將軍與沈煊二人一前一後上前諫言。

看其神色,天成帝也是心中有數。任何一個君主,都不可能在遭受外族入侵後還能無動於衷。

若是有,那也亡國之君妥妥的。

“昨日船隻已然到港,明個兒朕便會著令工部,加緊進行仿造。”說到這裡,天成帝將目光轉移至沈煊。

“沈卿素來頗有奇思,朕便允你工部行走,儘快工部完成此事。”

“臣領旨。”沈煊急忙領旨謝恩,正好他也對嘉明帝時期戰船的建造水平與工藝頗為好奇,藉此機會正好觀摩一番。

而後天成帝又將目光移至黃義。“朕有意從眾勳貴中則一將領,統籌海軍之事,不知黃卿以為如何?”

按理說,已經有過一次海上戰役的黃義才是最佳人選,然而對方身上另有重則,便只好退而求其次。

歸根結底,還是要以京城為重,更別提還有幾位王爺虎視眈眈。

至於為何是勳貴,沈煊心中猜測,陛下怕是想要衝那群老牌勳貴手中軍權下手了。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先動起來,才能攪和得了一攤死水。

黃將軍不知道有沒有看出其中深意,認真思索了一會兒方才道:

“勳貴當中,臣到識得一人,姓徐名浩。此人與臣一般出身,為榮寧伯徐家旁支。且素來頗諳水性,勇武謀略都不弱於臣。”

“只是那位素來頗為剛直,不喜交際奉承,更是與家中關係不睦,這才籍籍無名至今。”

“哦,是嗎?若此人當真如愛卿所言,便給他個機會倒也無妨。”

徐家啊,倒是個不錯的切口。天成帝心中已有三分滿意。剩下七分,便要看對方擔不擔得起這番重任。

見陛下這般神色,沈煊不由肯定了心中猜測,他想到翰林院中同為勳貴出身的郭子義。想來對方能花心思培養子弟讀書,必然是存了該換門庭的心思。

郭家身為開國功臣之一,自古一家當中,文武難能同居高位,想來只要郭兄仕途有望,屆時那位郭侯爺自然懂得取捨。

郭家,定然也是個不錯的切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