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8章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失竊

“永珩打小酷愛金銀事務, 心下並無朝堂之志,那麼這樁婚事………”接到聖旨,弘曦實在想不通其意為何, 索性直接入宮問了當事人。

“大哥所擇地這位富察氏是不是家世過於“出眾”了些?”

弘曦撓撓頭, 有些不解道。

“怎麼,永珩身為親王世子,日後的雙字親王, 難道還配不得她一個富察氏不成!”隨意將手中剛批好的摺子擱下, 弘暉俊眉微挑,別有意味道:

“還是說, 是那富察氏得隴望蜀, 對朕此次賜婚有意見不成?”

話雖如此,對方話裡話外卻是一副有意見就滾回去吃自己的模樣,弘曦對自家大哥還算了解, 當即忙搖頭道:

“那倒不是, 臣弟入宮前還同富察大人見過一面, 對方面色尚佳, 待臣弟也頗有些熱絡,想來於婚事並無不滿之處。”

事實上,何止是沒有不滿, 對於此次賜婚, 富察興德心下可謂是大大鬆了口氣。富察氏這一代人才興旺,族中備受重用者更是不再少數。這般明顯蒸蒸日上的境況下,實在沒有必要冒險參與諸皇子紛爭之中。而永珩這邊那就不一樣了, 遠離朝堂之外偏又地位卓然, 可以說再穩當不過。

何況於富察興德看來, 能有今時今日這般超然物外的地位, 顯然這位昭慧親王除去才幹非凡外也是個難得的聰明人。

弘曦此時還不曉得自個兒已經被未來親家給定義成了大聰明。

“大哥你知曉臣弟的意思,不論臣弟還是永珩,目前都沒有想要涉足朝堂之意。”

見自家弟弟難得這般正色,弘暉卻是驀地笑了笑,本就清俊的眉眼愈發顯得柔和了下來: “這麼些年,三弟能這般信任大哥,大哥心裡其實非常高興。”

對方的聲音一如往日般清潤,便如弘暉這個人一般,但這一刻,弘曦卻聽出了對方言語中的凝重。

“但是三弟,時移世易,世上很多東西都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身在皇家,兄弟,父子,叔侄,甚至包括大哥我也一樣………”

“大哥………”

弘暉抬手,制止了對方準備說出的話,在弘曦略顯焦急地目光下,徑自起身,負手行至書案一側,半人來高的落地窗前。窗外,不知何時已然響起了陣陣蟬鳴之聲,離御書房不遠處的池塘之上,如今已是層層疊疊一片翠綠。

原來不知不覺間,春日已然徹底過去。

不知想到了什麼,弘暉目光悠遠,此刻連聲音都好似多了幾分縹緲:

“朕知曉,三弟之所以不願過多摻和朝堂權利,除去自身並無興趣外,更多地也是不願因著自身的過大聲望,從而打破朝堂上好不容易維持的平衡………”

“做為一位君主,朕心中自是明白,如今的情形才是最安穩,最符合皇權利益所向。但是同樣,作為一位兄長,大哥卻也是希望三弟你,能切實擁有一份護持己身的能量。”

而非是那些個虛無縹緲的聲望。

定定地注視著眼前略顯消瘦的背影,弘曦垂眸,拼命掩下眼中的熱意。良久,方才顫抖著聲音道:

“好………”

***

璟泰三年,新年伊始,新帝便力排眾議,於科舉應試之外新增“數理”一科,並於朝堂之上金口玉言定下規矩:自理學考試中脫穎而出者,便可入皇家研究院,以從八品技術員為始,其後可憑自身資歷甚至貢獻酌情提升,最高可至正一品,且各品級待遇與同階段官員等同。

而作為這一屆皇家研究院院長昭慧親王,此時官職品級已經與六部幾位尚書不差分毫。

伴隨著紫禁城大街小巷響起的賣報聲,這一則訊息很快便傳遍了大江南北。期間眾大臣不是沒有試圖阻止過,然清朝發展到這個時期,中央集權已然到達了頂峰,皇帝甚至還是一位手段非凡的皇帝,倘他想要做什麼,哪怕眾大臣反對之聲再高,也不過蚍蜉撼樹,徒增笑料罷了。

更何況,歸根結底不過另外新立一個部門罷了,並未從眾大臣碗口中奪食,甚至有些人家已經在想,家中那些個不愛文章的是不是可以另闢下新徑?

因著種種考量,朝中眾臣雖有反對,聲量卻並未有多強勢。此項政令倒是以極快的速度順利推行了下去。

城郊,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弘曦手下光是主要研究人員便已餘百人,其下打雜的學徒更是不知凡己。此時,看著眾人一個個期盼到發綠的眼神兒,弘曦不由輕咳了一聲:

“咳,按理來說咱們一道共事多年,大家夥兒的能力本王自是心中有數。但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環視了一週,見眾人眼中雖有忐忑,卻並反對之意,弘曦這才莞爾到:

“那麼有心者且於下月初十,按照指定時間到達貢院,屆時將由本王親自出題,還望諸位莫要大意才是。”

“奴才必然不會辜負王爺厚望!”這一聲無疑喊地尤為嘹亮,數百個聲音同出一語,頗有一種眾志成城之感。看著眾人隱隱有些泛紅的眼眶,弘曦心下為這些人高興的同時也不由多了幾分嘆惋。

說句不再虛的,就他眼前這些人,思維能力甚至創造能力俱都是萬中無一。

倘若擱到現代,哪個不是國家捧在手心裡的寶?金錢地位可謂樣樣不缺。可惜在這裡,哪怕弘曦已然盡力為這些人提高待遇。然而這個時代階級何等森嚴,沒有切切實實的官位爵位,再多的錢財也依舊不過低人一等。

畢竟這些年下來,能夠因功封賞不過極少數人罷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