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8章 (第2/2頁)

加入書籤

屋子雖然小了點,大概不足二十平米吧,但好歹是一人一間,總是要自在些的。

一個院子裡大概住六七個人的樣子,但據來人說這小院還是沒住滿的,帶上他總共也就四個人。

等到下午,陸續有人回來,院子裡也熱鬧了起來。

眾人先是互相介紹了一番,沈煊也大致知道幾位“院友”的情況。

其中最大的衛中元已經年過三十了,據說兒子都跟他一般大了,說話也很是和氣。家住府城,看其穿著,估計家境也不錯。

第二位顧況大概二十來歲的樣子,跟他是臨縣,是上一屆考上來的凜生。

求跟學霸做鄰居是怎樣的感受?

幾人一番交談後,沈煊心中也是鬆了口氣,至少目前幾位都還蠻和氣的。而那兩位能跟張子健相處的還不錯,起碼不是嫉妒賢能之輩。

殊不知那兩位內心也是哭唧唧,怎麼回事,這年頭天才都已經爛大街了嗎?

有個過目不忘的小三元,還來了個十一歲的凜生。

本以為自個兒天賦還可以的兩人,瞬間心碎了一地。

還不知道自個兒“被天才”的沈煊,現在正在給家裡人寫信,商隊們過些天就要回去了,總要給家裡人報個平安才是。

信中還寫著幾位院友人都還不錯,會好好跟人家相處,爹孃不要擔心云云。

第二天沈煊便跟著幾位一同去上課。一週下來,他已經差不多適應了這裡的生活。

府學管理比起縣學還要更加寬鬆

一些,畢竟都到了這個地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不需要人提醒了。倘若做錯了那也是你自個兒的事情。

況且縣學正經的秀才就那麼幾個,倘若有誰沒來那是一眼就看的出來的,誰都不想給人家教瑜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

但府學就不一樣了,幾十個學生,人家教瑜都不見得能叫出幾個名字。

這般下來,學生們上課也是隨意多了。

唯一相!相同的一點就是教瑜們仍舊從不拖堂,上完就走,可謂乾淨利落。但你倘若上門討教,人家多半也是不會拒絕的。畢竟這年代的文人總是愛惜羽毛的。

不過能來府學教書,教瑜們的才學自是極不錯的,並且教學經驗豐富。對他也是收益匪淺。

另沈煊高興的是,府學還有專門教導君子六藝的課程。

畢竟走到秀才這一步了,可以說已經半腳邁入了文人圈,要是再什麼都不會可是要被人笑話的。

其實可選擇的專案也不多,樂就別提了,先別說他從現在學起來能有幾分成效。就說其中花費的時間定是不少,對他這般“功利”之人並不合適。

數學倒是還不錯,但是目前他又不準備去考明算科。當然若是不幸栽到舉人這道坎上,明算也不乏是個出路。

說到明算科,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明算一科在嘉明帝在位時期可以說頗受重視,雖然為正統文人所排斥。

在戶部,工部這兩部門,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可惜儒學已經傳承千年,孔子等人更是被奉為聖人,其地位哪裡有那麼容易被動搖的。

新帝繼位後,立足未穩之時,明算科便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一場政治風暴過後,朝中明算一系官員可以說十不存一。

及至本朝,雖還設有明算一科,但也只是選出一些微末小官,晉升之道可以說極其困難。

所以說,不到萬不得已,沈煊是不會去走一條一眼便看的到頭的路。即便他對明算的失勢也是頗為惋惜。

最終沈煊選定“書法”一道,畢竟字寫的好科舉也是比較佔光的,可以說特長考試兩不誤了。

可惜教授書法的那位老師據說出去遊玩了,歸期未定。

沈煊………要不要這麼任性?府學老師有這般自由的嗎?

可能是看他表情過於驚奇,衛中元開口解釋道

“據說那位可是出自京城顧家,還是嫡系,那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哦,原來是後臺強大。

但是沈煊反而更懵了,好好的世家子弟,身份貴重,居然來一個小小的府學教書?這別是在逗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