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章 學堂事 (第2/2頁)

加入書籤

他其實並不覺得有什麼,羨慕嫉妒人之常情,他不是也對那位“案首”君各種羨慕嫉妒嗎?

他高中在快餐店辛苦打工,大熱天在路上發傳單的時候不也對那些悠哉玩樂的同齡人羨慕的很嗎?

但他也不會因此報復社會啥的,只是學業更加抓緊了,畢竟這是當時他唯一能看的到未來的出路了。

只要沒到恨那個地步,也沒有對他做出什麼來,其實他並不覺得有什麼。

少年人總是要有些意氣的。

更別說徐州還一臉慚愧,像是做了什麼對不起他的事。

他反而還覺得別看徐州平日裡看著頗為圓滑,擅長交際。但實際上內裡確有著真正的文人情懷,對自身有著極高道德要求,這點他卻是做不到的。

這也是這個時代文人特色,他們有很多行為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會覺得迂腐。

但心中有所堅持,確實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而他對這些人也是敬佩的。

他不是聖人,也從未按照聖人的道德準則來要求自己,自然也不會去苛責他人。

不過他也不會去規勸徐州,這種情緒需要他自己去走出來。

科舉路上,他只會遇到更多才華卓異之人,他們或許天縱奇才,或許家學淵源,他們甚至論努力程度遠不及你,但最終卻能將你遠遠甩在後面。

這個時候倘若沒個好心態,怕是連自己那關都過不了,又何談科考?栽倒在科舉路上,一輩子鬱郁不得志的人還少嗎?

“白袍雖屢捷,黃榜未霑恩。”便是古時大多數學子的真實寫照。

讓沈煊驚訝的其實是楊子修楊師兄,這位師兄其實是極沒存在感的,很多時候很容易讓人忽視了他去,平日裡也是沉默居多。

總之很難從他的表情中看出什麼情緒來。

在沈煊沒來之前,大家均以為陳師兄才學最佳,是這次科考的一號種子選手。

雖然大家沒說什麼,但恐怕對楊師兄這次的名次也甚感意外。

而楊師兄也是少有對他態度跟以往並無不同之人。

沒看到就連徐州,都是有著小別扭的嗎?

而其他師兄,也明顯待他比以往慎重了許多。至於高師兄,也沒了平日裡的酸言酸語。

相較之下,楊師兄的從一而終的態度確實讓人心生好感。

夫子評論楊兄的文章“平穩有餘,銳氣不足”

但他卻覺得這位師兄像一把未出鞘的劍,外表不露,內裡卻極有想法,君子藏鋒不莫如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