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0364章 令不出乾清宮 (第2/2頁)

加入書籤

所以,若大明也學那些佛郎機人出洋商貿,是不是可以緩解朝廷財政,從而可以讓陛下收回那些驚擾地方的礦監稅使呢?

如此一來,皇帝既有錢賺,百姓也不必再受礦監稅使之害,豈非兩全之美?

李之藻出發點很好,他繪製這幅萬國圖時就借鑑了不少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海圖,所以此人對於出洋倒不排斥。

但他的觀點和慫恿皇帝搶劫的良臣,又尿不到一個壺裡了。

良臣的原則是,憑本事能搶的,為什麼要買呢?只有搶不到,或者搶的代價太大,才老實做生意嘛。

“陛下,臣覺得若廣派公公出外,一可避免與民爭利,二可為陛下開源,三可促進我大明與各國交通,使四海之內皆聞我大明物博,皆知我陛下聖明。”

良臣深深向著萬曆鞠了一躬。

與民爭利,是個偽命題。

因為,這個“民”說不清。

平民百姓是民,富商地主同樣也是民。

所以,外朝計程車大夫們當然可以指責皇帝派礦監稅使就是與民爭利。

而萬曆對此,只能保值沉默。

他無話可說啊,他總不能說那些富人和地主不是朕的子民吧?

千年以來,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封建王朝的基本國策。

得士大夫心,則得天下。

反之,便失天下。

而士大夫的基礎是天下計程車紳階層,說白了,就是富人階層。

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絕無背叛階級的階級。

萬曆其實也是這個階層,只不過從前皇帝是這個階層的頂端,所謂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然而皇帝也是人,也有疏忽的時候,於是兩百年下來,萬曆這個皇帝愕然發現,自己被架空了。他腳底下的那幫同盟軍已經嫌他這個皇帝事多,不願跟他打交道了。

“朕的話,你們為何不聽啊?”

好了,大臣們不聽咱的,咱就弄些家奴出去做事總行吧。

於是,礦監稅使出現了。

緊接著,貪婪無度,不顧國計民生,與民爭利的醜陋皇帝形象也出爐了。

良臣得好生把握機會,難得自個趕上萬國圖這好機會,不好生給萬曆灌輸一下殖民地、海外搶劫的好處,回頭他自己都後悔。

但是,真要跟萬曆直接一通大道理灌下來,大講特講“民”是哪個,他們的危害性在哪裡,為什麼他們的“利”你皇帝爭不得,或許萬曆聽的懂,也明白厲害之處,但限於他自己是個搞不定外朝的皇帝,說的再多,有什麼用呢。

甚至,如果萬曆理解有限,良臣還有可能是對牛彈琴。

糾枉必須過正。

良臣拿定主意,他要語不驚人誓不休了。

於是,醞釀之後,他一臉沉重道:“陛下,臣之所以勸陛下廣派公公出外,實因臣在河間肅寧家鄉時,鄉里人常言陛下令不出乾清宮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