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0264章 好漢去建州 (第2/2頁)

加入書籤

至於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他已經無心思去考慮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命要沒了,想再多又有狗屁用。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魏良臣想到的事情,別人也想好了。

還沒夜半三分呢,驛站外就來了一隊明軍,說是奉都司之命前來護送察訪使去建州。

這個察訪使當然不是魏良臣,而是熊明遇。

遼東巡按是熊廷弼,其任上不足一年,又是楚黨的人,熊明遇卻是東林黨的人,因而若想熊明遇出任遼東巡按解決魏良臣,進而牽連司禮太監金忠,程式上會很麻煩,要打的口水仗也太多。

事情緊急,容不得耽擱,因而顧憲成、李三才給京中的鄒元標等黨人指示,由鄒元標出面說動兵部尚書李化龍,在其職限範圍內臨時給出一個建州左右衛察訪的差遣。

因為高淮的事,建州右衛都督奴爾哈赤據兵討款,此事雖一直由遼東都司處置,且皇帝派楊鎬為欽差出關調查,但畢竟事關邊境安危,兵部自不可能不聞不問。

萬一遼東方面處置不當,建州真的作亂,兵部勢必要調動大軍進行鎮壓。因而,堂官李化龍有必要詳細瞭解建州討款的具體情況,及建州方面的軍事力量,從而可以早做準備,李化龍同意派給事中熊明遇以察訪名義前往遼東。

李化龍顯然也是對遼東都司,對李成梁不太信任,要不然也不會派人前往遼東。只是,他不知道,這件事從頭到尾,他還是被東林黨利用了一下。不過,這是陽謀,就算他知道,也說不出什麼。畢竟,邊亂是事實,此事牽涉兵部也是事實。

熊明遇是在抵達錦州後得知奴爾哈赤子洪太主一行被魏良臣誤殺之事的,爾後便快馬加鞭趕到瀋陽。連李成梁那裡都沒拜會,就直接去了驛館,以察訪使的名義要求魏良臣這個副使馬上同他前往建州,查清討款及誤殺一事。

這個要求當然讓魏良臣覺得來的是個催命鬼了。

魏良臣坐在房中焦慮不安,那心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難受急了。

外面的兵馬明為護送,實際就是監視,根本就是防他魏舍人屁股一拍閃人的。

良臣無奈,只好再去找楊鎬,希望這位便宜老師能夠幫自己頂一頂,至少拖個幾天,等京師彈劾李成梁的風潮起來後,再作定奪。

楊鎬很為難啊,真的很為難,熊明遇這個兵科給事中他當然不放在眼裡,可是人背後的李化龍卻是他得罪不起的。

論資歷,他萬曆八年中進士的時候,人李化龍就是南京右通政使了。他做援朝軍務經略的時候,人李化龍就是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的封疆大臣了。

所以,這件事,楊鎬真的沒法替魏良臣撐腰。他好不容易有了起復機會,實在是不敢冒著得罪李化龍的風險硬撐魏良臣這個雜流舍人。

好在,楊鎬還是替魏良臣考慮的很周到,將自己欽差衛隊的儀仗和名義都給了學生。同時,還讓尚伯芝率兵和他一起去。總之,無論如何是要確保他的安全的。

一聽尚伯芝帶兵和自己一起去,良臣眼睛珠子頓時轉了轉,然後以一幅悲嗆的口吻對楊鎬說道:“既然此事因學生而起,那學生便親赴建州,只消能為朝廷,能為陛下,能為老師分憂,學生個人安危便置之度外好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這話說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難得,難得啊!”楊鎬很是欣賞。

良臣終究還是上路了。

除了他自己的衛隊,尚伯芝奉楊鎬之命帶了三百兵馬護送於他,這三百兵良臣看在眼裡,很是羨慕,因為都是一等一的戰兵,精氣神連同軍械裝備,俱是精銳。

熊明遇自己沒多少隨從,攏共不過幾人,因而見魏良臣這個雜流舍人竟然這麼大排場,一時有些不岔。不過想到自己的使命所在,便暗笑一聲,不去計較。

從瀋陽去建州,單程不過七天。

這幾天,良臣表現的非常棒,用當世話來說,那就是十足的好漢。

用成語來形容,就是談笑風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