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0019章 批評朝廷不殺頭 (第2/2頁)

加入書籤

做皇帝做到這份上,當今皇爺也是古往今來頭一份了。

這些事都不是什麼稀罕事,更不是什麼機密,兩京十三省,只要是個人都知道。

至於這些平民百姓是怎麼知道京城發生的一切,那當然是有人背後傳播。這些人是什麼,魏良臣一清二楚。

他有點替萬曆遺憾,宣傳陣地,你不去抓,別人就會佔領。等到別人把控了輿論,你就是皇帝又怎樣?說你是黑的,你就是死了埋皇陵裡,也是黑的!

“皇爺也真是的,閣老們都是為了大明好,怎的就偏偏聽不進去。還好,小爺總算是立了,國本穩了,江山也就穩了,天下不會亂。”老頭唏噓道。

聽了這話,良臣環顧了眼眾人,發現並沒有人臉上露出什麼緊張之色,反而習以為常的樣子。看樣子,這些人從前沒少議過朝政。

最近這二十年,整個大明朝的風氣就是以罵萬曆皇帝為榮,不管是朝堂上的還是民間百姓,不罵幾句皇帝,這一天的日子都不知道怎麼過。

就是魏良臣他爹魏進德,沒事的時候在家還罵幾句呢,無外乎說這皇爺哪能偏心眼,長子不立立次子的。就是百姓家也不能這樣,一碗水得端平。你不能因為大臣們不合你意見,就一天到晚躲在宮裡不出來吧,這算什麼天子。祖宗江山不要了,國家大事不管了?

老頭的話讓車上的眾人都是深有同感,一個個在那說些皇帝的不是,就連許顯純這位日後的閹黨骨幹也忍不住說了兩句。

這場景,讓良臣想到前世看過的一幅圖片。

圖片上,東廠的公公一臉笑容的看著你:“批評朝廷,可是要殺頭的。”

沒怎麼說話的胖子突然說了一句:“各位,我好像聽見番子們是在找從臨清來的人。”

嗯?

良臣瞥了眼胖子,想不到他也偷聽了。

說來,臨清可是好地方。

自打成祖皇帝遷都北京之後,京師的錢糧供應完全依靠運河。至萬曆年間,京杭大運河已是大明境內最為繁忙的航道,位於運河中樞的臨清也成了最為大明繁華的城市之一,有“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之譽。

臨清關的稅收,在七大稅關中也是名列前茅。其餘六處分別為滸墅、北新、揚州、淮安、河西務,均是在運河上的稅關,只一處九江在南直隸。

臨清的繁華,魏良臣是知道的,而且他還知道那本不知道作者是誰的《金瓶梅》,故事背景地就是臨清。

胖子的話讓車上的人又是一陣猜測,不過最後也沒說出個什麼來。

車隊中午在青縣中部一個村子落了腳,稍事休息後便繼續上路。

下午的時候,天公不作美,突然風雲大變,很快就下起了雨來。

這可苦了良臣他們一干坐三等車的客人,一個個被淋得跟落湯雞似的。

雨越下越大,這路是沒法走了。

車馬行的人商量了下,將大車趕到了官道邊不遠的一座山神廟中。

良臣剛跑進山神廟,就看到張炳和那個少年郎君也隨人群奔了過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