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70章 (第1/2頁)

加入書籤

爸媽這次帶回兩個訊息,第一個是,西環市那邊的羅記餐館賣了,賣給接手經營的那位廚師一家,用低於市場的價格。

沒關係,遲早的事,前世的羅記雖然沒有被張家人奪走,但先是老爸病倒要花錢,接著是老媽的病。羅萱自身難保,大哥不知下落,嫂子過得也困難。

所以,羅記被她賣了。

不賣能怎樣?當時飲食業競爭激烈,她的廚藝不算好接不了父親的班。況且,治病急需用錢,羅記的生意之前被張家人一鬧,羅爸一倒,店前門可羅雀。

除了賣,她想不出其它辦法。

不像這輩子,父母健在,家裡不缺錢。爸有意幫扶那名廚師一把,隨他吧。

但是,羅家在西環市的那棟老屋不賣,以後一家人回去好歹有個地方容身。一共有三層樓,就算女兒的乾親一家全去了也有地方住。

都是爸媽的資產,他倆愛怎麼處理都行,羅氏兄妹沒意見。

另外一個訊息,爸媽以後在青臺市長住,住在新買的這棟別墅,離兒女近些,不用每年開長途車回西環市了。

這些年,兩口子的人脈在青臺市,西環市以前那些老夥計死的死,搬的搬,早已各奔東西。僅剩老屋那邊的鄰居仍是舊日模樣,同輩的人兒孫繞膝,盡享天倫。

他倆看著眼饞,倍感孤單,索性搬到兒女所在的城市。女兒在山裡不怕,她自力更生,還有一手好廚藝。關鍵是兒子,他不愛下廚,成天吃外賣不健康。

就這麼的,谷寧和羅宇生打著給兒子做飯的藉口,不回西環了。

父母這個決定,羅氏兄妹是既高興又擔憂。

高興的是,父母離自己近,以後有個照應。但離得太近,又怕父母干涉自己的私事,比如催婚。

這一點羅青羽特別瞭解,老媽的歇斯底里,她在高中時期是領教過的。

初高中時催學習,畢業了催婚,婚後催生子,像一道永遠擺不脫的緊箍咒,更像一個永遠醒不來的惡夢,直到父母都不在了方能解脫。

有時候,人生真的很無奈。

如果家長不管不逼孩子,有些孩子便不知長進,長大後會埋怨父母對自己不管不理,自己才一事無成。

管吧,逼吧,又有不少孩子被逼死在成長的路上。

孩子長大了,催婚催生子,硬生生把孩子逼成自己的模樣,認為那才是正常的人生。哪怕孩子過得痛苦,抵死反抗,做父母的只會輕描淡寫地說一句:

“誰不苦?都是這麼過來的。”

明明可以各自快樂,非要把孩子逼上自己的那條船,延續自己吃過的苦頭,直到看見兒女學會苦中作樂,懂得在玻璃渣裡找糖,才深感欣慰且放心地死去。

很諷刺是不是?卻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現狀。

在羅青羽的眼裡,老媽就像黑化版唐僧,固執嘮叨,死活要徒弟(兒女)認同自己的人生觀。

所以,父母長居青臺市,她既高興又擔心,擔心自己遲早和老媽開撕。

這不,谷妮就是最好的例子。

兩天後的一個深夜,妮子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心情:“小時候,我無比慶幸自己降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長大後才發現自己當時太年輕,那種幸福不堪一擊。”

可以想見,她和父母那天吵得多激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