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一篇女扮男装科举文 > 130140(第16页)

130140(第16页)

所谓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个体利益可以无限细分,永远没有组织可以只有一种声音。新党如此,旧党更是如此。

尤其在旧党把新党打倒后,旧党主事人还没死呢,旧党就分裂成什么朔党、洛党、蜀党,只是没人承认而已。

而朔党、洛党、蜀党这三党,往下还可以分成无数派别,现在还没有明面上扯头花,相互间打成狗脑子,完全是因为新党话事人——孙己还没死,随时有可能复起,他们还有共同敌人罢了。

而另一边,一封信从汴京出发,送往镇守西北的西军军营。

澹台倚兰刚结束军营里的操练,回自己的营房时脚步飘忽,仿佛在不沾地地走。结果刚推开营房大门,还没坐下,就又被自己亲爹叫到了他的大帐之中。

此时的大帐中还飘着血与汗的味道,他爹和他叔父同坐一侧,身上都有军医简单的包扎痕迹,应当是之前出边境杀西夏人受的伤。他爹手上还有一封拆开的信。

“爹。叔父。”澹台倚兰行礼之后,站在一起。

“嗯。你看看这信,是你爷爷寄过来的。”

澹台挚将手里的信递过去,澹台倚兰接过信后,却没有先看信的内容,而是扫到末尾,瞧到尾部空出很大一部分空子,这才从头看起。

澹台挚看儿子这模样,抚着胡须,轻轻点头。

他爹写信会在信的末尾处留空位给儿孙练字,既是习惯,又是身份证明,还可以在归家时通过信末空位的字,来确定儿孙的练字进度——他家虽是将门,却也要求儿孙习字念书,这样才能执掌一军。

而澹台倚兰自己去证明信件真实性,而非盲目信任家人的这个行为习惯,让澹台挚十分满意。

澹台倚兰看着信件内容,很是惊喜,双手激动地握紧了信纸:“陆九思提议办军校?!太好了!我就知道,那郎君瞧着就十分不凡,如今到了汴京,果然是锋芒毕露!”

而且,那人没有说谎,他说会尽自己所能让军队有军史,便去试着走出第一步了。

这让澹台倚兰对陆安的好感直接升到了顶端。

何止是澹台倚兰,澹台家的人全都轰动了起来,对陆安好感大增的同时,开始商量送哪些子弟去上军校了。

澹台挚:“儿啊……”

澹台倚兰露出震惊和害臊的表情:“我这么大个人了,你还让我去上军校?!”

“是!”澹台挚神情严肃:“你怕什么,那些县学、州学、还有太学里,三十多岁的学生都有,你才二十四。现在军校初立,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你不进去,我们澹台家怎么办,西军怎么办,靠你那些弟弟堂弟表弟?”

澹台倚兰站在大帐中不说话,脑子里去和不去像是两个人在打架,他们打得很厉害,始终分不出输赢,一会儿是去占上风,一会儿是不去占上风,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又听到亲爹说:“而且,你去汴京上军校,还可以再见到陆九思,我看你挺稀罕这人的,回来之后一天能提三遍他。你想清楚了,他可没什么机会到西北来。”

澹台倚兰感到自己的脸红了——虽然这是个错觉,他的肤色可看不出红色。

“那、那行吧。”

这可是他认识的第一个文人朋友呢,对方有很多奇思妙想,还不会看不起他。

“我这就去收拾包袱!”

第140章

德章三年

春,正月丁卯朔,黄远柔在朝,会中将《三字经》呈上,上览毕,嘉之。始倡尊孟,言声肃然,群臣咸贊焉。

二月丙申,上校猎于郊。

是日,陆安因奏《弃婴图》于御前,曰:“使婴尸盈野,惨不忍睹者,夔州路转运使马登也。”上震骇,乃使御史水刑杖杀,群臣响应,无敢言他。

丁酉,立军校于汴河侧。

庚子,帝闻京东、京西保马之制失度,乃下诏曰:“凡京东、京西已付百姓之官马,可由有司悉行回收。”复诏:“若有百姓愿自行饲养,许其自便,以官价四十千售之。因官赠养马费十千,今民欲养,须再缴三十千。”遂令诸路州县悉遵此例,毋得违越。

——《薪史》

……

随着诏书下达的,还有帮先帝在京东及京东西路捞钱的官员的头颅,传阅诸路州县,起义的百姓们见到那官员已经被砍了,而且新上位的小皇帝也看到了他们的苦楚,并且废除了保马法,还要将马用官价,而非市价卖给他们……

“官家圣明!”

“官家万岁!”

两路顿时一片欢呼,百姓们沉浸在晕眩与狂热之中,起义军放下了起义,组成盗匪的饥民和流兵也放下了占山为王,一起回到自己家乡,开始取钱买马。

这可是一个大便宜!按照市价,一匹马至少得百千钱,如今四十千就能卖给他们,其中十千还是朝廷提前给他们垫付的养马钱,这马若不买回家,往后你想再有这么便宜的马能买,那可就只能白日做梦了。

而养马的费用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但是马能用来运货、耕地和出行,整体算下来,收获的好处比支出大。

“九思,你这法子确实可以,我头一次见到平息叛乱如此之快。”

柴稷眉开眼笑,走来走去的同时,一个劲儿地跟陆安说自己真是好眼力,把她这么一个宝贝挖掘了出来。

对此,陆安抿了一下嘴唇,又重新扬起笑脸,道:“这便是诱之以利了。百姓起……叛乱是因为自己无法活命,朝廷将存活之法奉上,再施以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再想着用性命去抗争些什么。”

柴稷坐了下来,在陆安身边,那双黑眼睛炯炯有神:“是啊,诱之以利,以利治国的确比所谓的以仁治国,以法治国好用多了。而且,给百姓让利,比给官员让利更能让天家获利。”

他本就深信陆安的言论,如今更是加深了信任,谁也无法动摇。

*

陆安从柴稷那处讨论政事归来,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学生的教学。

她一直在避免使用深奥的言辞,诘屈的词句来传授知识,因为自己的学生里除了世家大族的孩子,还有平民的孩子。

世家大族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有相应的文化水准,学起新知识来并不吃力。但平民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之中能完成扫盲教育的,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了,而更多人是一边念书一边习字,字学得磕磕绊绊,书也没怎么理解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