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被子被拉走,冷气猛的往里头灌,冷的许云帆一个哆嗦,下意识的就要把被子拉回去,奈何手刚抓到被子,许云帆便又伸出一只手护住龇牙咧嘴努力往上爬的小宝,“啧,你小子咋这么听你小爹的话?都不懂疼疼你老父亲?”
“小宝疼父亲了,肉肉要趁热吃才好吃,所以父亲快起床。”
就小宝这闹腾的劲,睡是不可能再睡的了,许云帆捶了一下床板,怒道:“你小爹爹果然是心黑。”
秦润以前还会来喊他起床,自从小宝来了之后,三天有两天是小宝来扰人清梦,偏偏他怎么哄都不管用,小宝这家伙就是不听,固执的一定要让他起床不可。
小宝很聪明,他来喊人前,秦润就跟他说过了,无论父亲说什么都不要信,父亲困时说的话,那都是不可以当真的,小宝牢记使命,才不管许云帆卖惨。
许云帆揉着乱糟糟的头发站在水井旁漱口洗脸,脸都洗好了还不忘打个哈欠,看起来好像还困的不行,秦润在厨房门口看见了,不由觉得好笑,“云帆,今早我煮了烧鸭粉,还做了小笼包,快点来吃了。”
“马上来。”一听有好吃的,许云帆立马就精神了,人不困了,浑身不乏力了,毛巾一挂就往堂厅跑。
一家子一大早就呼啦啦的嗦起粉来,吃饱喝足了,该去学院的去学院,该忙生意的忙生意。
送走许云帆后,秦润才去老房子那边找许一众人,将契书交给他们带上。
许一这帮人,年纪最大的就是许一,最小的就是许十六。
许一今年三十几岁了,可能因为常年练武的原因,看起来不过二十七八的样子,周身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峻,五官立体,轮廓分明,模样堪称上等。
不知为何,每次面对许一,秦润总会有种熟悉感,好像在哪见过似的,偏又想不起来了。
老屋里头,许一等人正围在一起吃着朝食,这些朝食是秦润雇佣柳大娘每天早上过来给他们做的。
最近天气凉了,孙武每天从镇上带着粉回来,然后再将粉吊到井里放着,留一夜也不会酸。
不过吃粉容易饿,更何况是许一这帮汉子,因此,柳大娘每天还会给他们做些包子之类的。
小秦家给工人的福利待遇好,许一等人虽是仆,与工人不同,但秦润在吃食上并不会吝啬,每天让大家伙吃好喝好,许一等人的身份,注定了他们对吃的没啥追求,平时也不过图个温饱不饿肚子就行,但能吃的更好,谁不喜欢?
许十六几个年纪还小的,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吃饭这一刻,大家伙围在一起吃的香喷喷,可能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大梨村不同于尔虞我诈的皇室,大家伙并没有太过警惕,但秦润一到院门外,许一众人还是发现了。
“小东家,有什么事吗?”身为众人的大哥,许一放下碗筷起身出去。
秦润从背篓里拿出契书,“这是契书,昨天夫君应该有跟你们提起过的。”
许一结过契书大概扫了几眼,不自觉的眉眼一挑,没想到他们少爷居然还有一手,看看这契书上的字,工工整整,一页下去,条条框框罗列的清清楚楚,还没一个错字,比之他们以前的主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的,昨儿少爷交代清楚了,待会我们便出发。”
……
大树村位于清河镇的北面,距离镇上步行有两个半时辰的距离,换算下来,也就是五个小时的路程,这般距离,村里人要上街赶集一次并不容易。
因为出行所需的时间太长,大树村自然算不上富裕,要说村里如今最有出息的人是谁,那无疑是在镇上万宝斋当小二,包吃包住,一个月月例还能领六百五十文的李金了。
为什么说是‘如今’呢,主要是,前几年,在村里人看来,最有出息的人不是李金,而是他们村唯一的学子周杨星。
周杨星这人可不得了,从小在其他孩子坐不住满地玩泥巴的年纪时,只有他干干净净的捧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一看就像是读书的料子。
身为村里唯一的学子,他不像李云飞那般因为学子的身份傲气而自诩不凡,周杨星这人真真是个性子好的,从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就觉得高人一等,或者家里人就该伺候他。
对村里人,周杨星例来和颜悦色,平时放田假,周杨星从不会偷懒,拿看书为借口不下地干活,他勤快,也聪明,这不,十四岁考上童生后又进了清风书院,这在村民看来,能进清风书院,那日后肯定能当官老爷了呀。
那段时间,村里人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周家人,觉得周家也是苦尽甘来了,可有人羡慕,自然有人嫉妒眼红。
周家十几口人,周杨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头四个兄长,唯独周老大周老二娶了媳妇,娶了媳妇自然就有了孩子。
周老大周老二一共有四个孩子,因为家中供一个读书人,还要养四个孩子,以至于根本凑不出彩礼钱,周三周老四两兄弟便被耽搁了下来。
几年前,大家伙还会想,周家老三老四没有彩礼钱讨不到媳妇,等周杨星考上秀才还用愁这些事吗?
没准到时候,因着周杨星,人家不要彩礼都得倒贴进周家的门哦,谁不想有个秀才当亲家?
可他们压根不知科举究竟有多难!
周杨星连续考了两次秀才,次次榜上无名,六年,他在清风书院耗了六年,哪怕他平时也会抄书换点银子,但读书终究太费银子了,因为村子里镇上太远,周杨星只得住宿,住宿费一年就得去几两银子。
平日里,周杨星再节俭,一天两个馒头配咸菜,一年少不得也得花上一笔钱。
周家为了他,那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活,一家十几口,几年不换一件新衣服,衣服例来是老大穿了老二穿,总归得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
他的四个侄儿也是瘦的面黄肌瘦,其他人家再穷,好歹隔三差五还能吃个自家母鸡生的鸡蛋补补身子,但周家几个孩子半个月都不见得能吃一个。
两个嫂子虽没说过一句怨言,但周杨星看到了不能当看不到。
自家母亲因为劳累,脸上长皱纹深如沟壑,不到五十的父亲更是驼了背,为了他的学费以及平时的开销愁的不敢休息,整日忙个不停。
几个兄长呢,大哥二哥为了他这个弟弟,连小家都顾不上,三哥四哥更是连媳妇都没讨到,他们四兄弟一得空了都不敢歇,挣得的银子,多数也是砸他身上了。
家里人的付出,周杨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也曾劝过自己,想咬牙再拼一次,可他无法承受来自良心上的谴责。
够了!
他这只吸血虫究竟要吸家人的血到什么时候?
周杨星第二次落榜后,在县城的红榜下哭了好久,第二天从书院退学卷铺盖回了家。
第217章第217章退学学子处境《本章大……
周杨星退学回村,周家人不是没劝过,让他再去读,但周杨星摇头拒绝了。
归家后的周杨星扛上锄头跟在几个兄长父亲身后伺候起家中的十几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