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章 意外的線索 (第1/2頁)

加入書籤

江言嘆了口氣,抬起腳輕輕踢了踢床沿,雖然身體還顯得嬌小,但在她的精心調養和鍛鍊下,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革命的道路還長,需要她繼續努力。

“二月二,龍抬頭,雖無豬頭享用,剪亦可解乏。”

她撫摸著粗糙的短,咬緊牙關,毅然決然地將及腰的秀一剪,瞬間變得清爽,梳起兩條俏皮的辮子,反而增添了幾分時代氣息。

張清芳和路紅則選擇了跟隨潮流,去縣城剪了個學生頭。

晚餐時,生活會議照例進行,作為預設的生活委員,路紅認真彙報了一週的伙食情況,還提及了村裡醞釀的養殖計劃。

“我們是否考慮養一頭豬?如果能養好,年底就能增加收入和肉源。李明輝遲疑地表達了他的希望,王建平同意地微微頷。何建國接著言“我覺得養兩頭更好,春天豬草充足,我們離山近,取材便利。

我剛剛和村長談過自留地的事情,我們算是一戶,可以得到三分地,但如果自己開墾,可能會有更多的優待。

我傾向於開墾。”

對於自留地這樣的重要議題,何建國顯然深思熟慮過。

江言和張清芳對此並不精通,她們尊重大家的意見,最終六人達成一致,決定先養十二隻雞,根據存活率和性別調整至六隻左右,兩頭豬,看肥瘦,一頭在中秋節出售,另一頭留作新年儲備。

這個決定,讓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希望和期待。

新的一年勞動號角吹響,儘管江言內心抗拒,但她明白進城是必要的,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瞭解最新的服飾潮流,以免落入俗套。

在進城的牛車上,車廂內瀰漫著女伴們的歡聲笑語,牛小蘭母女熱情地拉過江言,期待她的分享。

“江言,你的目標是什麼呢。”

牛小蘭的母親牛大嬸好奇地問,一雙圓潤的眼睛閃爍著期待。

江言笑著回答“我想定製一套工作服,適合田間勞作,我帶來的衣服顏色太淡,不太適合。”

“工作服?你這個城裡來的知青還真是與眾不同。”

牛大嬸搖頭感嘆,但江言卻笑而不語,她有自己的考慮。

“大嬸,你看長遠些,雖然今年是新衣,但幾年後就是舊物了。

勞動布耐磨,我打算做件大的,這樣能經年使用。”

她的話語引來一陣笑聲,大家都理解她的實用主義。

車上的氛圍變得活躍,他們紛紛為江言指點何處購衣,何處裁縫鋪手藝好。

江言一一記下,隨著人群擠上開往縣城的客車,小鎮的熟人太多,行事不便。

抵達縣城,江言站便是物資收購站,秀兒對她的好感因那次廖軍的事情而增加,對張清芳則有些微不滿。

秀兒私下裡總跟江言和靈芝談論張清芳的不足,江言雖然明白,但選擇沉默,只是微笑應對。

相比小鎮的淳樸,縣城的熱鬧如同一面旗幟飄揚,人潮洶湧,彷彿是後世小長假的火車站景象。

在客運站飽受人群擠壓後,江言帶著滿身疲憊來到國營飯店,一口氣買了二十個熱氣騰騰的大包子,又品嚐了一份宛如餃子的餛飩,她只勉強吃了十個,剩下的只好用搪瓷缸子打包帶走,她深知珍惜食物的價值,不願浪費。

填飽肚子後,江言直奔百貨商店,那裡比供銷社更為齊全。

她手中的全國票即將過期,年前收到的包裹裡有些物品只能在二三月前使用,她已經分了一些給靈芝和村民交換,但仍有一大堆,於是決定趁此機會一掃而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