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章 一九六九年除夕夜 (第1/2頁)

加入書籤

她小心翼翼地用拇指和食指輕輕觸碰,先是輕輕一壓,未見動靜,然後嘗試著往裡推動,伴隨著一聲輕微的“咔嚓”,盒蓋悄然開啟,露出隱藏的暗格。

暗格內整齊排列著兩疊嶄新的人民幣,然而真正吸引江蕾目光的是那張半掌大小的無字紙片,其上繪製著一個複雜的圖案。

江蕾的記憶中,這個圖案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在那個曾被救出的神秘人物身上見過。

這個圖案,這個團伙,甚至那個隱藏在歷史深處的大地主府邸,究竟與江家,或者更確切地說,與江蕾有著怎樣的聯絡?這些問題如謎團般縈繞心頭。

儘管疑惑重重,但節日的氣氛並未因此減弱。

臘月初,村裡的公告已明確表示,小年將舉行集體宰豬儀式。

到了臘月二十三,村民們彙集在村委的大院,共享這一傳統習俗。

隊裡共養了四頭豬,兩公兩母,今日將宰殺其中兩公一母。

青山溝人口不多,一頭豬就能讓每個人品嚐到豐富的豬肉,除了基本的分配,剩餘的部分可以憑工分或現金購買,無需肉票,價格也比市價更為親民。

知青點這段時間雖然不缺肉食,何明華先前帶回的一大麻袋都是美食。

他和江蕾還時常在山林間探尋,偶爾能收穫幾隻野兔或野雞。

雖然無法縱享口腹之慾,但路紅擅長持家,每日菜餚中必有肉香,哪怕是一隻雞,也能被她巧手烹飪成雞絲湯、雞肉茸、燉土豆,雞骨雞爪雞內臟都被精心處理,供男人們享用或製成美味的醬料。

在生活的藝術中,江蕾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不足。

江曉在前往小鎮的路上,順手從空間裡取出一些私藏,一袋手工掛麵和一小包精選菸草,她淡淡地提及,說是偶然所得,眾人默契地理解,無論何時,總有能人異士和精明的生意人。

他們欣然接納,將這些物品計入公款,待來年以實物償還江曉。

掛麵被他們視為應急儲備,而菸草則平分給了三位同伴,剩下的部分,江曉大方地贈予了牛叔。

牛叔感激之餘,回贈了一隻健碩的母雞,其產下的雞蛋成為路紅每日的小小驚喜。

“來到這裡,我覺得生活似乎有了期待。”

路紅感慨道,她永遠不會忘記出前,母親為她準備的一碗麵,卻被弟妹們捷足先登,只剩下了菜湯。

母親的失落和叮嚀,如同心底的痛,讓她銘記於心。

“因為我們身處之地,張清芳常分享其他地方的艱辛,相比之下,這裡平靜和諧,我們應當珍惜。”

江曉提醒著路紅,如果不是這裡條件優越,她的爺爺和張清芳一家也不會如此盡力送她們過來。

不僅是路紅,還有張長慶與劉愛民均對江曉的見解表示同意。期盼這樣的美好能長久持續。

突然的豬嚎聲打斷了他們的談話,儘管江曉自幼便在故鄉的村莊見識過屠宰牲畜的場景,但記憶模糊。

此刻,她好奇地詢問三叔“三叔,豬已經死了,為什麼要吹氣呢。”

“這是為了剝皮,有些人不願保留豬皮,嫌它佔地方又耗燃料。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