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〇六七章 儀式 (第1/2頁)

加入書籤

你不是已經賺錢了,號稱資產一個億了麼?怎麼沒見你來實現這些設想呢?

聽著明諸葛口沫橫飛地規劃這裡的房屋道路、景觀交通的種種設想和佈局,何廣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嘲諷。

這時,何禮的聲音猛然想了起來

“準備好了,來吧!”

何禮是一個念舊的人物,還保留著很多老式的生活方式,過年第一件事就是恭送灶老爺,有的地方也稱之為司命老爺、灶神,上天過年。

灶前不寧,家宅不安,灶老爺掌管人間住所、飲食,記錄每戶的善惡。

一年到頭工作下來,今天,他老人家也要返回仙界回報玉皇人間情況——善者賜福,惡者減壽,每家每戶都不敢怠慢他的。

何家祖屋的祠堂後面,就掛著一副香火對子,中間書“天地君親師位”幾個大字,左右各書“九天東廚司命”、“本音堂上宗祖”。

兩邊的字比中間略小,其中“九天東廚司命”居左邊,“本音堂上宗祖”在右邊,左邊高出右邊一個字,由此就可以看出,司命老爺在眾人心中的地位。

何禮慎重地斟好三杯酒放在香案上,在香爐裡點上三炷香,然後擺上一臉三個貢品——麻餈、麥芽糖、豬油粥。

都是又油又甜又膩的東西,一定要保證把司命老爺的嘴和心統統膩住、黏上,不讓他到玉帝面前說何家的壞話。

而後燒幾沓錢紙,在爆竹聲中鄭重拜上三拜,就完成了恭送司命老爺上天過年的儀式。

送外神仙,接下來就是迎接祖宗回家過年。

如果說送司命老爺上天,總是懷著一些對神靈的畏懼和討好的意味,那麼接祖宗完全是對先人、祖輩的尊敬與愛戴了。

農村人總有一股樸素、原始的想法,無有先輩,何來今人。

接祖非常隆重,何禮先將紅綢布包裹的祖宗牌位請出,置於堂屋香案正中間,牌位一般是樟木為體,慄木為基製成的。

牌位左右各放一支紅蠟燭,前面擺九根筷子,三根一組,分三組,每組筷子前置一個酒盅,分別倒上酒、茶、水。

完成後,再將磬掛在後牆上,香爐擺在磬的下方,點上三根香,屋裡的擺置才算完成。

屋外也要點上一根香,端出祭品,一般是飯、肉、魚各一碗,點燃爆竹。

何禮第一個跪拜,招迎祖宗前來,然後是何春種這些二代,然後是何廣這些三代,再有父母帶著那些還不能自主的四代娃娃依次祭拜。

,之後再將祭品端回屋內,置於案几上,敲四下磬,請祖宗蒞臨家宅,家主、眾人依次祭拜,接祖儀式才算完成。

之後的每天直到元宵節,每頓飯前都要擺上祭品,早晨敲三下磬,中午一下,晚上四下,請列祖列宗享用茶水飯食,直到元宵節再送歸祖先。

用現代的觀點來看,這些儀式很無趣,即反應了從前人對自然認識的匱乏,又體現了他們對自身的不自信。

凡是不能自己解決的,都求助於神靈、先輩,也歸功於神靈先輩。

但正是這一幅幅隆重而肅穆的儀式中,一個個滑稽而又有序的跪拜中,何家幾十口才有了共聚一堂的機會,那種本來已經淡漠的親情聯絡再度變得緊密。

這些儀式過後,就是年前大家最重要的一次團圓飯了,無論男女老幼,大家都要做到一起吃頓飯,各種紅包、小禮物也是在飯後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