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專訪!我在故宮修文物! (第1/3頁)

加入書籤

故宮,文物修復之前。

秦飛對著鏡頭解說

“今天要修復的這件官窯瓷是葵瓣洗,也叫八瓣葵花筆洗,屬宋朝官窯作品。”

“這件筆洗經歷歲月的洗禮,稍有磕碰,所以有幾個地方存在白色的磕碰處。”

他面前的實木桌上,擺放著一件深青色的宋官窯作品。

而且出自北宋官窯。

只見青色的官窯瓷葵瓣洗的邊緣處,有四五個白色的小坑,露出了裡面白色的陶泥,釉已經都被磕沒了。

這件近乎完美的瓷器,由於這個原因,觀感差了很多。

就像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臉上卻充滿疤痕一樣。

主持人馬娟在秦飛的旁邊,扮演了提問者和好奇者的角色,她驚歎道

“本來看這件瓷器還很漂亮,但是離近了看,這些磕磕巴巴的地方很影響觀感。”

“這些瑕疵讓它不完美了。”

聞言,秦飛立刻補充道

“修復這幾個地方,美觀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保護它。”

“如果放任剝離的地方不管,釉面剝離的區域會越來越大,會不斷地被腐蝕。”

“畢竟有了缺口,腐蝕就會變得容易。”

“填補起來之後,釉層能更長久的維持下去。”

聞言,馬娟恍然大悟,點了點頭。

“有了缺口,腐蝕就會變得更容易。”

文物的修繕之中,也蘊含著人生的道理。

秦飛是目前唯一能維修這件文物的人。

因為只有他能調配處宋官窯的釉。

馬娟又問道“秦大師,能不能給大家講講,修復這件瓷器的步驟。”

“大家對故宮的文物很感興趣。”

“畢竟這是我們華夏文化的瑰寶。”

秦飛看向兩側,輕聲道

“這個房間叫做陶瓷文物修復室,我先講解一下陶瓷文物修復室的環境。”

“先是光線,朝向要南北通透,並且北面是主要的採光面,避免陽光直射。”

“修復室內避免雜光擾亂,所以不能有明亮或者反射的物體。如果自然光不足,就需要燈光補充模擬自然光。”

“空間不能顯得壓抑,同時要控制有害氣體的及時排出,確保氣體成分穩定。”

“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相對溼度在65%,工作臺要有防靜電設計。清洗池的水龍頭要套上橡膠套,避免沖洗文物的過程中磕碰到文物。”

專業的人講專業的事,總是有一種熠熠生輝的感覺。

一些基礎的知識講解結束,秦飛便開始重頭戲,修復瓷器。

這個過程說簡單也簡單,只有清洗和滲透加固兩個步驟。

先把瓷器用蒸汽、聲波的方法清洗乾淨,確保補的地方沒有雜質。

原理類似手機貼膜前,要把鏡頭上的小灰塵都粘下去。

然後,把配置好的釉加熱,用細小的工具把燒紅的釉補在缺口處,釉冷卻的時候,就會和瓷器融為一體。

過程並不複雜,要的是手穩,能把釉漿補得平平整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