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一十九章 瓷器被玩出花來了! (第1/3頁)

加入書籤

轉心瓶,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轉動的瓶子。

二者以凹槽和突起相互連線,要考慮到陶泥在燒製時候的膨脹。

內部的瓶子是琺琅彩的圖畫,其上繪製著山水人物、花鳥蟲魚。

外部的瓶子是鏤空設計,有很多鏤空的地方,可以看到內瓶的圖畫。

瓷器最終燒出來後,可以從上面旋轉內瓶。

這樣,透過外瓶的鏤孔,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畫面麼,猶如走馬燈。

不得不說,清朝真的是把瓷器玩出花來了!

這邊的皇帝別的不說,是真的會玩。

當然,手藝人還是漢族的手藝人,皇帝愛玩,所以行業展的就鼎盛。

秦飛準備好材料,開始創作。

期間有人和他打探這一次做的瓷器是什麼,他都是避而不談。

轉心瓶難度很大,沒燒出來之前,還是不要立f1ag的比較好。

同一時間,有一些窯口,對這次的文化博覽會也頗為的在意。

“這次博覽會瓷器作品不會過十件,如果我們的能被選上,對品牌是大好事。”

“秦飛名頭太盛,要是能贏他一手就好了。”

“不知道他這次做什麼瓷器,瓷器就那幾種技巧,胚子弄的漂亮點,釉弄得好看點,燒出精品也不難。”

為了博覽會,不少窯口都在努力,手藝人們也進入熱火朝天的創作之中。

這樣藝術界的盛會,自然是沒人想錯過。

大家鉚足了勁兒,都想在活動上露臉。

但能被選中參加的瓷器就那麼幾件,想出彩,可不容易。

秦飛有條不紊的燒製瓷坯。

對他來說,製作轉心瓶的內瓶很簡單。

無非就是一件琺琅彩瓷,再把底部做成有一個凸起的形狀,到時候架起來燒製。

但是外瓶,就稍有些複雜了。

外瓶分為兩截,口徑一截,肩腹一截,兩截單獨燒製。

在瓷坯未完全乾的時候把內瓶放進去,需要考慮到外瓶和內瓶的乾燥率,以及掌握燒成後的收縮率。

確保外瓶和內瓶能夠嚴絲合縫。

外瓶內還要放好套合榫心的小扭柱,以此固定內瓶並讓其轉動。

最後外瓶的兩截合併在一起燒製,在交合處描金處理,確保看不出交合的痕跡。

瓷母是融合了十七種華夏最頂尖瓷器工藝的工藝。

轉心瓶就是融合了榫卯結構、套瓶、鏤空雕刻的工藝。

某種程度上說,這種瓷器的難度比瓷母還要大。

瓷母最難的在於多次燒製,不能讓釉彩出現一點問題,需要絕對的細心和對瓷器出神入化的理解。

而轉心瓶光是處理瓷坯的過程,就讓人望而卻步。

老祖宗確實會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