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十八章 又要掀起波瀾了! (第1/2頁)

加入書籤

秦飛本就是靠古窯系手藝聞名天下。

現代瓷器展已經越來越工業化,凡是不能批次生產的,要麼被淘汰,要麼在手藝人之間傳承。

若論瓷器的平均質量,現代瓷器早就越了古代瓷器。

但是,在華夏文化巔峰的唐宋,以及後世明清的極品瓷器,依然矗立在瓷器的最頂端,依然受無數人敬仰。

秦飛開始還原最珍貴的古法瓷器之一,秘色瓷。

古窯系瓷器殊途同歸,秘色瓷的原料也是天青色釉,只不過燒製方法不同,材料配比不同,所以最後呈現的顏色不同。

秦飛不斷調整比例,不但檢驗最後燒製的結果。

方法雖然簡單了些,但畢竟他知道釉方的材料配置,所以只需要不斷調整引數就好。

第二窯,第三窯,第四窯......

每失敗一次,就要去石料廠重新配置釉漿。

石料廠老闆現在都直接把做釉的機器給秦飛留著,隨叫隨到。

這家石料廠石料非常齊全,應有盡有,服務很周到。

另外就是購買瑪瑙花費了不少,秦飛現瑪瑙對秘色瓷的影響也很大。

一般來說,越透明的瑪瑙價值越高。

而秘色瓷,需要的就是透明瑪瑙。

“秘色瓷的金屬元素要更多一些,才能配製出青色,瑪瑙是增加水潤感的關鍵。”

“再加上封閉密封燒製。”

“我想,我已經能還原出秘色瓷的配方了。”

秦飛再一次配置釉漿的配方,信心十足。

瓷器是土與火的藝術,但是,釉料涉及到的更多是金屬元素。

正是不同的金屬元素成分,才讓瓷器能顯現出各種各樣的顏色。

古人不能用精密的化學方法測量,所以全靠經驗的積累才行。

實際上測量出來也沒用,現代的光學儀器已經可以分析出一件瓷器古董中氧化鋁、氧化矽和氧化鈣的平均含量。

但是測出來是一方面,燒出來又是另外一方面。

測出來含量也不知道釉方怎麼配置,瓷器怎麼燒,因為釉料在高溫中生的化學反應太複雜,根本推算不出來。

接著,秦飛進行第五次燒製。

這一次,顏色已經非常接近青色,而且已經有強烈的水潤感。

在陽光下看去,瓷盤的表面波光粼粼,像是盪漾的湖面。

“快了。”

秦飛心裡暗暗想到。

再之後,第六窯,第七窯......

園林別墅內,秦飛每日都沉浸在研究燒製秘色瓷的過程中,日復一日。

要想做到極致,就要經歷這樣枯燥的過程。

手藝人的生活大多如此。

譬如華夏雕刻匠人曾經把一塊最大的玉石雕刻成萬里長城,不說雕刻時間,光是開料就花費了好幾個月的功夫。

極品的華夏藝術,都是要下苦功夫的。

直到第八窯,秦飛終於完美還原出了越窯失傳的成名瓷器秘色瓷!

他開啟陶瓷匣子,從中取出青翠的瓷盤,瓷盤通體碧綠,輕盈通透,在這陽光下有白色的光澤在不斷地晃動,像是蒙著一層水。

“成了啊!”

“確實是秘色瓷!真的成了啊!”

秦飛細緻打量瓷盤,終於是笑了起來。

工作間的角落裡,堆著七八桶廢棄的釉漿,還有十幾個顏色不同的青綠色瓷盤。

另一邊,還有青瓷特供的陶泥。

這八窯,花費了他接近五十天的時間。

歷經千辛萬苦,總算是成功了。

“哎,又要掀起些波瀾了。”

“太招搖會不會不太好。”

秦飛摸著下巴,泛起微笑。

“算了,有好寶貝還藏著掖著,沒必要。”

“既然手裡有將軍劍,自當揚名立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