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章 最美的釉,等一場雨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二天,秦飛來到一片工廠區域。

這邊的工廠都是些陳舊的小型廠房,房間裡擺放著幾件機床,周圍堆著很多雜亂的碎石、泥漿等東西。

這樣的加工廠,經營很多業務。

比如切石,客人會拿著好的玉石在這邊切開,工人會把玉石做成鐲子、戒指等物件。

他們有的自己就經營這項業務,然後在市場上賣。

甚至還有從緬殿那邊拉來的石料,供客人玩賭石。

除此之外,這樣的工廠還涉及到做假玉佛、假瓷器等專案,五花八門,涉及到很多暗中的勾當。

秦飛先是去了一趟石料廠。

房間內擺放著的石料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五花八門。

要是沒點本事,甚至根本不知道這些石頭是做什麼用的。

秦飛進店後,看著擺在外面的石料,一種一種的往外挑選。

作坊老闆看他年輕,但還是問道

“老闆,想進什麼石料,我這兒什麼石料都有。”

秦飛回應道“自己做釉,挑些長石、石英、滑石和瑪瑙。”

“可以啊,我這石料都相當不錯。”作坊老闆聽到秦飛的話,知道是真正的生意,於是立刻笑臉相迎。

秦飛在石料中挑選。

他把選擇好的石料全部挑到外面。

等挑好幾堆後,又去挑了幾塊上好的瑪瑙。

挑瑪瑙也有講究,不過秦飛眼光獨到,選出來的都是最適合入釉的瑪瑙。

就這樣足足選了兩個小時的石料,秦飛又問道

“行,就這些,你這兒能做釉嗎?”

“那當然可以。”作坊老闆立刻回道。

“好,這些全部融釉,後加瑪瑙。”

“我自己操作。”

秦飛招呼道。

“行,你放心,我這兒安全的很。”

接著,秦飛和作坊老闆商量了價錢。

瑪瑙比較貴,花了五千多塊,雜七雜八加起來,算上老闆打的折,總價是六千。

原料經過研磨器研磨就能變成釉漿,然後存放至少一個晚上,就會有穩定的粘稠度。

秦飛製作的這一批釉,價格很高了。

普通的瓷器一件才幾十塊,釉的成本更低,而秦飛選的都是上好的石料,再加上瑪瑙入釉,價格自然要貴得多。

他要做最好的瓷器。

接著,工坊有條不紊的開始製作釉漿,秦飛全程監督。

就像是曾經在【將作監】那樣。

現代的研磨機器更加的先進,度也更加的快。

伴隨著工業高溫和攪拌機的攪拌,石料碎裂、融合,慢慢化作了釉漿。

瓷器的美就在於此。

融化的石料,自然的泥土,歷經火與時間的淬鍊,變成永恆不朽的藝術。

秦飛又在市區裡逗留了一天。

直到瑪瑙釉製作完成,他才帶著釉漿回到了古鎮小院。

瑤裡依然如水墨畫一般安靜。

青山鬱鬱蔥蔥,外面一條小河緩緩流淌。

有少許帶著幾分文藝氣息的遊客來這邊遊玩。

小鎮的居民要麼忙著製作瓷器,要麼忙著收拾茶田,還有養牛、養雞,一片田園風情。

在現代化都市人的眼裡,這樣的地方無疑是貧窮落後的。

但是在秦飛眼中,這裡剛剛好。

“回來了?身體沒什麼問題吧?”

爺爺看到秦飛拎著釉漿回來,神色關心的問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