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宮裡的修仙者 (第1/2頁)

加入書籤

由於兩人頗為談得來,她們便在一起拉起了家常。

常晴感慨道“不來皇宮不知道,這裡的女官還真是多啊。尤其是剛才見到的那位,氣度不凡,我在她面前都不敢說話呢?”

王嘉意道“你說的不就是禮部侍郎梁大人?”

“這位大人姓梁嗎?”

王嘉意見常晴什麼也不懂,就耐心解釋道“那可是被稱為大夏第一才女的梁詩慧啊,又被先帝冊封為夏安公主,又是丙辰科的探花,還是當今天子的老師。天下女子誰不知道她的大名呢!”

這些名號也將常晴震得大氣不敢出。

不過有一點她知道,在這個時代,“公主”這一稱號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變成了一種虛名。

由於皇室子嗣凋零,歷代皇帝便給天下的奇女子或大才子們賜予一個名譽上的封號,以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苦,同時也益於籠絡天下英才。

女子的封號便是“公主”,男子則叫“公子”。

因天道的詛咒一直存在,歷代皇帝只養得活一個孩子,便直接稱其為“儲君”“太子”“太女”或“東宮之主”就可以了。

這個朝代最令人意外的一點,就是官家對女性並無過多的禮法禁錮。不但禁止前代的裹腳劣習,廢止了“七出之條”,不允許納妾,還准許女子改嫁,甚至夫妻之間還可以打離婚官司。

當然,也允許女子讀書科考入仕。

這或許和修仙者干預了歷史展有關,也可能與皇家背上了詛咒有關。

同時也可能本朝中斷了前代“程朱理學”的普及有關,此前常晴在山上時也學了不少世間典籍,卻從未見“宋代道學”著作。

一系列因素的擾動,就讓整個文明與社會有了新的模樣。

總之,在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凡間歷練之後,常晴這個世界有了更深的認識,這也和她印象當中的古代社會大相徑庭。

由於天道、修仙、神話的真實存在,這個世界的確變得大不相同。

再從選秀上來看,皇家也頗為看重皇后人選的才幹,而不會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那一套。

經過好多天的層層篩,這些分批進入皇宮的幾萬名女子,就只剩下二三百人,當真算得上是百裡挑一。

之後,這些女子便被安排入住後宮。凡間女子入住東邊的“襲芳院”等院落,而仙家女子入住了西邊的“仙居院”。

往後的幾個月裡,她們將居住這裡,接受宮廷禮儀訓練,並擔任一些簡單事務。

直到與皇帝見面的日子。

最後,她們當中只有一人會成為後宮之主。

這期間,宮廷派來了許多後宮女官教導禮儀。

其中一位五品“尚儀”領著幾位教引嬤嬤來到了仙居院,將常晴等幾十位修仙女子都叫到了院子裡,專門為他們傳授宮廷禮制。

大到日常交流、宮中活動、作息時間等;小到穿著、打扮、姿態、走路、用膳、飲茶……種種繁文縟節,涵蓋了不勝列舉。

而其中的重心就是在宮廷主人——皇帝面前,她們應該如何行事。

一名修仙女子問道“若是拜見皇帝時,我們不需要三跪九叩嗎?”

那尚儀大人威嚴道“一般場合用不著。我堂堂華夏子民,當挺直脊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平時就算見到陛下也是不用跪的。”

這些仙界女子費勁地學著這些繁瑣禮制,只覺得連走路都不會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