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六章 窮姑娘逛集市 (第1/2頁)

加入書籤

她們來到一處較大攤位前,卻見這裡是專門售劍的。這攤位前就掛著幾個挑旗,上書四個大字天下名劍。

攤位上設有劍架,架上有長短不一的各式寶劍,劍架前面倒是貼心地擺放木製價籤,以示明碼標價。這裡攤主並不吆喝,只是在攤位後打坐。閉目養神,等人來問。

常晴認不出這些劍是好是壞,但只覺得劍柄、劍鞘做工十分精美。又一一看去,便被醒目處一柄長劍吸引,長劍出鞘。那長劍寒氣陣陣,彷彿有光。

眼神不自主地往價籤看去一萬八千兩!

巨大數字晃得她以手掩面、連退三步。

攤主眼皮也不抬,慢悠悠道“貧道所販之劍,皆是仙劍,自然價錢貴些。”

四個窮光蛋哪敢搭茬,急忙離了攤子,這裡的價錢不是她們所能想的。

以柔嘀咕道“仙劍有何不同?貴得要死。”

半夏見她什麼也不懂,便嗤笑道“傻子,修仙者所用之劍,當然是‘仙劍’了!凡天下劍可分為兩類一是凡人所用之劍,我們稱為‘白劍’;再者就是‘仙劍’。仙劍所以不同,正是因為劍中本身便駐有靈力,這便是‘劍靈’。若想使一柄劍內駐靈力,便需要煉器師以日積累月的功夫煉之,自然比尋常白劍貴得多。”

理科三女哪裡懂這些,均不敢參言。

又聽半夏連珠炮似的說道

“一柄劍就算鑄造再精、再鋒利,若無劍靈,終究也是白劍,對仙人用處不大;若一柄劍再普通再尋常,若駐有劍靈,那也算是仙劍。

“無論御劍飛行,還是放出飛劍術攻擊,都離不開這些仙劍,因此修仙之人,無論使用何種兵器,都是要有一柄佩劍的……”

聽著半夏的話,理科三女不禁汗顏,她們入學以來別說是仙劍,連個木劍也沒摸過,只得面面相覷,“我們幾個怕是修錯仙了罷。”

其實,三人不知的是,半夏雖作為御科新生,卻是有修為根基的,自然知道得多些。同時所謂御科,突出的就是一個“御”字。而《御劍的理論與實踐》正是入門的科目,她不過是現學現賣罷了。

半夏在三人前面一面走,一面絮叨不停,也不管別人聽不聽得到。突然在一處較大鋪子前停下腳步,口中也不說話了。

常晴見這個鋪子果然狠上規模,像是幾個鋪位拼合起來的。鋪子周圍掛滿了幌子,寫的是“極品仙丹,西域名產”。

原來是個丹藥鋪子,鋪子前面已經圍滿了人,後面竟然有三四個人忙前忙後,一會給人介紹,一會和人還價,一會又趕著算賬,顯然生意狠好。

半夏對同伴道“我派煉丹手法稀爛,門店裡賣得又貴。這裡倒是可以看看。”說罷便擠了進去。

半夏如此說,是因為洵山派修仙理念,重在個人修行,而輕視藥石等外力。固然洵山藥科醫仙天下聞名,卻重在醫藥,不再丹術,因此煉丹技術稀鬆平常,這也算仙界一大奇景。

而洵山派卻認為,古往今來,固然有人藉助仙丹之功效,短時期內獲得修為的飛進步,從而縱橫天下。

但個例不是常態,更多的修仙者卻都因為過度服用丹藥而留下後遺症,而其中因丹藥中毒而亡者更是數不勝數。

只是人們只願記得成功,不願記得失敗。這些倒黴鬼就狠少被外界所知了……

山上雖然有售賣丹藥的坐商,但多數都是從外進貨,不但質量難保,價格也比別處貴。

這個鋪子的售丹之人,竟然來自遙遠的崑崙山懸圃派。

半夏道“我在山下修煉的時候,便知道這個門派煉得一手好丹。”

見半夏懂得多,常晴悄悄問道“這麼多五花八們的丹藥,不知道都是做什麼用呢?”

半夏也不客氣,便向她解釋,“這是洗髓丹,據說吃了能夠改善體質,增進修仙資質,也不知真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