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雲湧

加入書籤

因為玄宗對自己的不公,讓楊靖產生了情緒,所以他迫切的想知道玄宗的想法,結果張萱的緘默也就證實了楊靖的猜測原來玄宗早就計劃好了一切,而讓他來到畫院,也不過是為了周家兄弟陪讀罷了。

當獲悉了這個真相,楊靖一時間也難以接受,原來自己這麼的努力,到頭來還是被玄宗給看扁,相反那周家兄弟,卻一直被玄宗給捧在手心裡!

‘難道這就是命嗎?!’想到這些,楊靖覺得越來越不滿,甚至對周家兄弟妒恨了起來。

“楊少爺,你還好吧?”見楊靖的眼神突變,一旁的張萱也緊張了起來!誰知楊靖聽到卻大言不慚道“張師傅,您是不是也在看低我,認為我一無是用對不對?!”

“沒有啊,楊少爺你怎麼能這樣想呢?”聽到楊靖的問話,張萱也倍感奇怪,心說這楊靖的態度怎麼說變就變,要是他生起了妒忌之心,那該如何是好?

現在張萱也是萬分的懊悔,要是早知道楊靖有變化,他也不會預設玄宗為幕後了,可是這一切已經太遲了!隨著楊靖的情緒起伏,誰知道改日會生什麼事情?

所以此時的張萱也是戰戰兢兢的,可就在他為楊靖擔憂的時候,楊靖卻又冒出了一句“張師傅,您也別多想了,我也不會再惹事了。只是我不服,憑什麼聖上就眷顧那周家兄弟,那我呢?如果我有越周家兄弟的本事,聖上是不是就會回心轉意了?”

“啊,這個嘛。”悉知楊靖這話,也根本不是張萱可以回答的。因為楊靖的所想都在鑽牛角尖,他一味的以為只要自己越了周家兄弟,那就能重獲玄宗的寵愛了,所以面對這樣的疑問,張萱也是左右為難。

“楊少爺,世上有萬千的道,你為何只取一瓢呢?如果不能揮自己的所長,再怎麼的用勁也是徒勞。而聖上只是看準了各人的所長,如若你也能盡其所長,聖上一定會高興的!”

對於楊靖的執拗,張萱也只能好言相勸,所幸楊靖還沒有執迷不悟,一聽這話也拱手道“嗯,我知道了,多謝張師傅的教誨。”說罷,楊靖也轉身離去,可他今日的突兀到來也實在張萱惶惶不安。

‘這個楊靖到底是個什麼想法?’見楊靖的言行舉止前後矛盾,張萱也為周家兄弟擔心起來,何況楊靖還沒有表露出威脅的傾向,他也不好插手去制止,因此就只能等著,期盼不要有大事生。

而楊靖究竟是怎麼想的,恐怕張萱多慮了。

雖然楊靖從張萱那得知了真相,也備受打擊,但他爭強好勝的心態也沒有因此而減弱!自己與周家兄弟的交手也不是一兩次了,但每次楊靖都是輸得一塌糊塗,所以要去報復還要掂量掂量。

‘既然聖上與貴妃娘娘都這麼喜歡那周家兄弟,那我又何必與他們結仇呢?’想到大家都在同一畫院裡,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事情鬧大了誰也不好過,到頭來受罰的還是自己,因此楊靖決定改變自己的策略。

而且楊家也需要周家兄弟的相助,記得來畫院時,楊國忠還對楊靖千叮嚀萬囑咐過,就是要他與畫生們和睦相處。而他也怎麼可能去違背自己的諾言,所以妒恨之火終被楊靖給熄滅了,取而代之的卻是楊靖的迎頭而上,因為他要在同等的線上越周家兄弟,重博玄宗的寵愛。

‘既然連張萱都說了各盡所長,那你們就等著吧,誰最先入宮誰最早得寵!’為了一句氣話,楊靖不惜改過重來,就是想讓玄宗對他刮目相看,可事情的展又會如他所願,這些都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反觀那周家兄弟對楊靖的想法完全被瞞在鼓裡,他們每日照常上下課,照常的習畫,只是張萱自打對畫生們考核了之後,也分出了三六九等。

就是將技藝好的畫生們歸為一類,另一類水準良秀不齊的也歸為一派,只是這些人如果求上進的他還可以帶帶,要是還是與往日一般光景,那他也不必強留這些人於此了。

其實張萱早就有了興利剔弊的想法,只是自己一時下不了手,現在玄宗了話,那他也不用再顧忌什麼了。

而那些帶頭牴觸張萱的畫生,自從從楊靖那回來之後,也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因為楊靖已經明確的告訴了他們這次是有玄宗作為後盾,如果他們想挑事,那就是自取滅亡,所以楊靖的此番話下來,也讓眾畫生服服帖帖了。

“不行,不能就這麼算了!”雖然趕不走張萱,但眾畫生心口的這口怨氣卻難以出,於是他們要找個機會,好好地修理一下張萱,但這個出頭人不能是自己!因為他們膽小卑微,不敢對張萱硬碰硬,除非找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結果找來找去,他們都一致喊了起來“對,就只有他了!從今後我們都拜他為大哥,他不能不管我們的!”

眾畫生口中所說的‘他’不是別人,實則還是楊靖!因為楊靖有強有力的家庭背景,這是張萱所忌憚的,所以他們可以利用楊靖達到他們心中的目的,於是各派的勢力終於在畫院中風起雲湧了。

再說這畫院裡,自從張萱對眾人試煉可之後,每人的水準也瞭然於心。於是張萱根據這些人的優缺點開始了自己的課程,先要讓這些人熟悉繪畫的類別。

而繪畫也分為多種,有畫山水的,有畫人物的,還有畫飛禽走獸和雜件的,當這些畫生經過了短暫的研習之後,就會選取自己上手的繼續專一。待三個月之後等待他們的不僅是考核還有劃分類別的準備,而玄宗最為喜歡的人物山水以及馬匹自然都是張萱的選了。

因此從現在開始就要訓練這些畫生們的觀察力,只有強有力的觀察才能記住一個事物以及一個人的神態與動作。而在古代,繪畫的技法一般很難塗改,那就更要造就一個人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水滴石穿、胸有成竹,不是說來就能來的。

喜歡畫里長安請大家收藏畫里長安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