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四十章 三人行,必結拜

加入書籤

所以打撈船都停在了原處,就在周昉和韓幹焦急之時,從遠處卻傳來周皓的呼喊聲“昉兒,我回來了!”

“哥哥,你回來了,你沒有事啊!”見到周皓完好無缺的站在自己的面前,周昉不禁喜極而泣,一個健步就撲了過去“哥哥,韓幹說你落水了,真是嚇死我了,你到底到哪裡去了?”

這裡周昉為著周皓的意外生還而疑問,而周皓身後的蒙木扎已經等不及了,快步上前一把就將韓幹給抓在了手上“是不是你這個潑皮搞的鬼,你害得公子落水,我不打你個屁股開花不可!”

蒙木扎的話音還沒落下,拳頭已似雨點般地砸在了韓幹的頭上,直打得韓幹哭爹喊娘、抱頭鼠竄!

眼見得蒙木扎的拳頭越的凌厲了,一旁的周昉也忍不住了“蒙木扎,不要再打他了!他已經知錯了,就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吧!”

周昉之所以這樣說,就是見到見蒙木扎護送著周皓回來,雖然他之前因為刺殺周皓而不被周昉原諒,但周昉見到他痛打韓幹的表情時,說明他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冒失鬼了,依然對周皓懷著主僕之誼。

因此這樣的人因該予以寬恕,周昉這才說出了那番話,就是要提醒蒙木扎,你之前也曾犯過與他同樣的錯誤!

結果蒙木扎聽到這番話也住了手,儘管他滿臉怒容,但依然將拳頭放了下來“姓韓的,你記住,這是昉公子在求我,你要是下次再敢動皓公子一根寒毛,我必然將你扔到河裡去!”

要知道蒙木扎的秉性可是說一不二,他也極恨那種在人前朝三慕四、兩面三刀的人,此次要不是有周昉在旁求情,他必然不會罷手的!

而韓幹已經是悔不當初了,他一邊捂著鼻子,一邊哭訴道“小周兄弟,我對天誓,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做此事了,要是再犯,天打雷劈……”其實韓幹也不是有意的,只是一時衝動才幹了傻事,現在又有周昉為他求情,韓幹自然是感恩戴德了。

所以這場鬧劇總算轉悲為喜了,但一回到小院,韓幹就開始打理行囊,這讓周昉見到也不免問起“韓兄,你為何收拾包袱啊?”

可週昉這一問就點到了韓幹的痛處“小周兄弟,我實在沒臉再見到你了,我還是打點行裝回家算了,這畫院我也待不下了。”因為此事已經在畫院中鬧得沸沸揚揚,韓幹自覺面上無光,也不好再待在畫院之中了。

但周昉卻一把將他的包袱給扔到了床上“跑,跑什麼!韓兄就是這樣面對我們兄弟的嗎?!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我們兄弟欺負你,將你趕出去!難道韓兄就不能像從前那樣跟我們好好的相處嗎?”

因為周昉很在意與韓幹的友情,之前在華清宮時他們那麼的艱苦,要不是有韓幹收留他們,他們還不知要流落到哪去,所以即使韓幹犯了錯,周昉依然記著他的好,不讓他走。

結果韓幹聽到又痛哭流涕起來“小周,你真是好人,不記恨我,那我們結拜兄弟得了!從此後大家都是一條心了,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怎樣?!”

“結拜,為何要結拜?”剛開始周昉還想挽留住韓幹,誰想韓幹卻說出要與她結拜的事情,頓時就讓周昉愣住了!

“就是讓我們兄弟的情誼更近一層了!其實我也沒有兄弟姐妹,多一個兄弟不好嗎?”見周昉猶豫,韓幹又將周皓也給拉了過來“對了,我知道小周你什麼事情都聽你大哥的!這樣好了,你大哥也算一個,從今後他說過的話我統統遵守就是了……”

一說到結拜,韓幹的話像連珠炮似的說的沒完,只說得周昉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去應對了?

幸好周皓還是個明事理的人,既然韓幹說道結拜,那他也毫不猶豫道“好,結拜就結拜,多一個兄弟就多一條大道,有什麼不好的呢!”

於是三個人即刻拿來香燭與紙筆,各自在紅紙上寫下了自己的生辰與姓名,再相約到一尊神像座下,擺上貢品,結拜起來“我周昉、我周皓、我韓幹願與之結為異性兄弟,從此有福共享、有難同當!”

就這樣,韓幹與周家兄弟結為了異性兄弟,這也是陰差陽錯的誤會所成,至於將來會變成怎樣,命運的車輪已經無法阻止了。

而興慶宮內,榻上的玄宗正在聽著從集賢殿畫院內傳來的稟告“聖上,昨日周皓在畫院中落水,有幸臣覺,公子已經安然無恙。”

聽到周皓落水,玄宗也頗感不平“怎麼回事,你都已經守在他身邊了,怎麼還會冒出這些疏漏?!”

見玄宗怒,那人也慌忙請罪道“都是為臣疏忽了,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都是公子自個貪杯所致。不過有了此事後,臣相信再也不會有波瀾了。”

“波瀾,那是還沒有到!宮裡的那個二世祖一直嚷著要去畫院,朕是一直壓著不放,要不是貴妃不給朕好臉色看,朕也不會答應了他的請求,所以今後你長點心吧,他們幾人不要鬧出亂子來就萬事大吉了。”

原來玄宗只所以如此重視周皓不光是有自身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所謂的‘二世祖’還沒有到,他提前讓護衛預警,就是防止周皓與尚未見面的‘二世祖’的衝突。

而護衛聽到那‘二世祖’之後,也不由得滿頭大汗,匍匐跪地道“聖上,臣記下了,一定不會讓公子再起衝突的。”

其實護衛的心裡也在七上八下,心說這玄宗是故意給他出難題!原來玄宗早就料到有此一天,所以才將他派去周皓的身邊,現在看來這個預見是早晚都要生的!

而那位‘二世祖’不是別人卻是楊靖!楊靖既是楊國忠和貴妃的侄子,在人前自然是前呼後擁、不可一世了,但他卻遲遲不願授官,也不願科考,為的就是想逍遙在外。

因為楊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在人前的威望也不過是仗著叔叔楊國忠和貴妃的面子,如果楊家失勢了,那他什麼也沒有了。雖然做官來得好聽些,但一旦有官位在身,自己就身不由已了,還會被授人與把柄,所以他就以歪就歪,尋著由頭天翻地覆,這樣宮裡也去不成,科考也考不了,整把自己變成了問題少年。

為此楊國忠和貴妃也是操碎了心,幸好這一年楊靖轉了性子,終於也答應上學了,所以貴妃就央求玄宗,讓楊靖重回集賢殿。

可楊靖之前在集賢殿中有過劣跡,想回去恐怕也是不可能了,因此玄宗琢磨了片刻,決定讓楊靖去集賢殿畫院,這也算是個步入仕途的一個尚好捷徑。

喜歡畫里長安請大家收藏畫里長安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