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1章 本事不小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長安在通縣待了兩日,他還沒收到裴悅的訊息時,皇上那已經收到九夷王叛亂的摺子。

在通縣出事之前,朱延庭就先往京都遞了摺子,為的就是要快,快到九夷王和太子都反應不過來。

皇上收到嶺南來的摺子,自然是萬分震驚,當即召了大臣們到仁政殿商議。

“槐安,你說說,這個事怎麼看?”皇上問。

張槐安長眉緊擰,“皇上,微臣覺得這個事有些奇怪。”

“有何奇怪?”蔣元亮出聲反問,“九夷俯稱臣那麼多年,想來心中早有不快。輔大人可別忘了,太子殿下正在嶺南,若是不早些派兵前往,太子殿下出個什麼差錯,你如何與皇上交代?”

張槐安並沒有被蔣元亮的話激怒,轉身看著蔣元亮道,“你也說俯稱臣那麼多年,既然那麼多年過去,九夷也沒有變強,為何在這個時候突然不滿。為人臣子就該恪守本分,還是說你蔣元亮由己度人,所以才覺得九夷王會心生不滿?”

“你!”蔣元亮眉頭飛舞,轉身和皇上行禮,“皇上,微臣絕對沒有不滿之心。只是成將軍向來正直,他都上摺子來了,必然情況緊急。不然成將軍為何要這般寫?”

皇上也是奇怪這一點。之前從未收到九夷要叛變的風聲,而成勇也一直剛正不阿,不是那種會趨炎附勢的人。

蔣元亮說到的這個,張槐安也同樣不太理解,“皇上,微臣覺得蔣大人的話確實也有些道理。咱們遠在京都,對嶺南情況並不瞭解,倒不如派夏將軍帶兵前往嶺南。如果九夷王真的作亂,便出兵剿滅九夷。但成將軍所遞摺子有假,也可讓夏將軍除了成將軍。”

聽完這話,皇上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覺得倒是不錯。

但蔣元亮又開口道,“派夏將軍去嶺南是不是不妥?”

“有何不妥?”張槐安問。

“夏將軍與成將軍甚是親厚,如果派夏將軍去嶺南,若是夏將軍看在過往情面包庇成將軍,豈不是給朝廷留下禍患?”蔣元亮早就準備了自己的人,現在這話也是合情合理,派夏雲江去嶺南,確實不合適。

“元亮這話也有道理,不過夏雲江對嶺南最為熟悉,如果派別人去,怕是不清楚嶺南和九夷的地形。”皇上分析道,“既然如此,就再派幾人同行,若是夏雲江真的想包庇成勇,也能起到監督的作用。”

皇上點了幾個人的名字,其中正好有蔣元亮的人,蔣元亮聽了後,雖然還是不太滿意,但也不好再反對。

下了旨意後,皇上便讓張槐安他們退下。

走出仁政殿後,蔣元亮追上張槐安,換了張笑臉,“輔大人,我剛才也是就事論事,並沒有要和您針鋒相對的意思,還請您見諒啊。”

張槐安偏頭看了眼蔣元亮,沒什麼表情地道,“蔣大人不用心虛,我也覺得你說得對,光是派夏將軍去,確實讓人擔憂。就是這九夷和嶺南突然鬧了起來,實在讓人費解啊。”

九夷和嶺南都是多匪盜的地方,但過去多年,還沒出過叛亂的事。

現在說到這兩個地方,張槐安心中也沒明確想法,就是覺得奇怪。

他看蔣元亮笑呵呵的表情,其實是不喜的,蔣家人喜歡攬權斂財,若不是這些年皇后和壽王撐著,蔣家到不了今日。

其餘這麼一過,張槐安便大步往前走,不再給蔣元亮說話的機會。

張槐安出宮後,馬車徑直回到張府門口,車伕說到了時,他想了想,又讓車伕往前走一些,他要去隔壁的裴府。

張府和裴府只隔了一道牆,當年裴闕被流放時,就在張槐安的地界,那會他們就共患難過。

九夷這個事,張槐安覺得裴闕肯定清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