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40章 要看社會環境 (第1/2頁)

加入書籤

鄧教授在手機裡沉默了一陣,才道“所以,你因為這種技術的執行條件,打算暫時擱置這個話題?”

“對!”王振濟很肯定地回答“目前不具備實行的社會環境,而且近幾年裡,我不認為能達到這種社會環境。如果只是單論小型的私人飛行器技術,那麼,現在好些國家已經有了,我們自己也擁有,所差的無非是安全性,度的快慢,以及有沒有攻擊性,或者是將燃油動力改為光電或者其他動力。後一點的改動,技術上也應該是可行的。”

鄧教授再度沉默了一陣,才嘆息起來“是啊,硬體上,我們的技術其實已經算是可以達到了,所缺的只是執行環境。”

王振濟試探地問“上面之所以提出這個課題,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吧?越是大的城市,市內交通的壓力,因為私人轎車的展而越來越大,但路面面寬有限,不可能無限拓展,才會想到利用空中閒餘的空間。”

“不過,這種壓力也就只有我們夏國才最明顯吧?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的城市人口相對集中,而且汽車行業展太快。如果我們出一系列的法規和條例,比如限制汽車出行,實行單、雙號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

“當然,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是人們過於集中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相對來說,人口較少。各省、各省會城市的經濟展度不一樣,對人們的吸引度不一樣,造成了這樣的不平衡。我們國家應該想辦法來緩解這種居住地段嚴重不平衡的局面,才可能真正地緩解大城市的交通壓力。”

鄧教授頓時在手機裡輕笑起來“你以為,領導們不想改變這種局面?”

“當然是想的,只是目前礙於經濟壓力,在遷移百姓這一點上,有種種顧忌而不上大上。”王振濟侃侃而談“當年搞三峽大壩,不是大移民了一次吧?所費資金只怕都夠建一個新的城市了。”

“故土難離。”鄧教授這回的聲音變得悠悠的“特別是老年人。無事的時候,就喜歡回憶年輕時或者幼時,想回到老家看看。想呆在老家,和親朋好友們在一起。小範圍的城市拆遷,都會遭遇很多問題,何況這種跨省的遷移?無數利益團體之間的平衡要注意保持和兼顧,還有經濟承受力的事,就算是領導們想,也需要反覆論證,一步一步施行。”

“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西南的少數民族較多,面積較大,人數極少,但地處高原,就要考慮高原反應。東邊的地勢較低,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如果某些企業想派員工們去西部,先得許以利益。沒大好處,誰願意去西北呢?風沙大,沒有太多的城市娛樂,還少水,生活上不怎麼方便,那就只有指望多賺錢。外地年輕人的想法,和本地年輕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想要引來更多的外地人,只能靠利益,不能靠情懷。”

“要我看,西北和西南更適合建重工業。同時還要防止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來扇動獨立。那不如把大家都放在一個重工業需要配合的大廠裡,彼此生活一段時間,互相融合了,或許,這種隱患就可以消除了。”

老師難得這麼和自己掏心,王振濟也就接著道“您說得有道理。京城、匯金和南方的打工人之所以那麼多,主要還是因為生活方便,收入相對較高。如果生活沒那麼方便了,那麼收入就更加要高一點,才能吸得年輕人才去。”

“我當初之所以在高研士畢業之後沒有回紹市,還是留在匯金,就因為這裡更能讓我施展,更有希望賺到大錢。但退一萬步說,如果西部地區需要年輕人才的加入,如果領導們願意給我更大的話語權,更好的展,那我也願意去那邊拼個幾年。”

“所以,西部開的前提,還是要看領導下了多大的決心,願意給出什麼程度的條件。而這個條件,是建立在經濟能夠負擔的基礎上。”

停了一停,王振濟又道“不過,我覺得,眼下這兩年裡,國家可能會在能源技術上加大轉化的資金投入力度,對於道路擁擠這樣的小問題,因為還沒有到臨界點,沒有對經濟增長造成大的影響,所以,短期內,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遷移方案。”

鄧教授繼續在手機裡沉默了一陣,而後失笑“你小子,很會轉移話題啊?我之前問你的是關於小型私人飛行器和城市空中飛行線路可行性的話題,你現在就給我歪到東西部開和人口遷移上了!”

王振濟馬上解釋“隨著大學生們的一年一年的畢業和就業問題的凸顯,人才移向問題,本來就是我們國家有關領導必須要好好考慮的問題。東部大城市的市容量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的承受度,就必須要想辦法把這些高校裡畢業的人挪出去。”

“挪向哪裡最平衡?當然是往人少的西部挪!所以,早點好好思索這個問題,請專家們好生論證這個民生課題,總好過一方面東部擠到爆,另一邊西部太空曠,兩邊的展極度不平衡要好吧?”

現在,東西部的經濟展水平嚴重不平衡,在一定程式上,就會引起貧富不均的意識反抗和民眾的逆反心理。何況,西部的地域佔地那麼大。

當然,西部也不是沒有展較好的大省,但那裡是靠著旅遊業展起來的。說白了,靠的是東部居民的大輸出。如果沒有東部居民去,旅遊業就蕭條了。

從這一點上說,西北部的某農業大省,雖然總體的經濟水平較低,但是,在內部自立更生的能力上,其實還要強過它南部的這個旅遊大省。

王振濟的話還在繼續“老師,您在京城,在學校,肯定也聽過不少關於畢業後如何就業的問題吧?不是每個京裡高校的畢業生都能成功留在京裡生活工作的,那麼,不能的那些大學生,他們除了回家之外,還想去哪裡?以及國家需要他們去哪裡?”

“當然,我們的專業是理工,不是社會人文,這些民生問題應該交由社會經濟學家去考慮。但是,如果他們能夠緩解人口的壓力,那市裡的交通壓力相對小了,我們研究新技術的壓力也會相對變小。”

“行了!”鄧教授無奈地在手機裡道“你說的這些,京裡早就有很多專家在討論了。可惜,所費過大。”

“我看是要牽動的利益群太大,所以爭不過來吧?”王振濟鄙視地一言道破“有些專家,純粹就是利益團體推出來的代言人,不是真正的專家。”

“振濟,”鄧教授這時就有些不悅了“我知道這些年來,有不少名義上的大v經常會藉著自己的學歷,在網上傳播一些不太好的言論,但是,各行各業,都有一些在真正做實事的老專家。你不能因為一個人不行,就產生偏見。”

“好,這是我的錯。”王振濟馬上低頭認錯“我不能以偏概全是吧?那麼,我先來假設,如果東、西部的人群被分均勻了,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東部向西部分流了,那麼,每一個大城市的流動人口沒那麼多,先,房價有可能會降,其次,私家車數量有可能大幅減少,那麼,交通壓力沒有了,空氣轉好了,我們研究新技術的壓力就不會那麼緊迫。”

“行了!”鄧教授聽著他這調侃的語氣,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就你會嘴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