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渡相持阶段,袁绍采用了审配的建议,命令士兵在曹操军营外堆土山丶挖地道,企图攻破曹操的防线。曹操则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他命令士兵在营内挖掘长沟,阻止袁绍的地道战术,同时利用投石车攻击袁绍的土山,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高览在官渡之战中,率领部队参与了多次战斗。在一次与曹操军队的交锋中,高览表现英勇,他率领部队突破了曹操军队的防线,给曹操的军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袁绍阵营内部出现了矛盾和分歧。许攸因建议未被袁绍采纳,且家属犯法被审配收押,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向曹操献计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的粮草辎重。
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亲自率领五千骑兵前往乌巢。袁绍得知曹操奇袭乌巢後,没有听从张合丶高览全力救援乌巢的建议,而是听信郭图的建议,派张合丶高览进攻曹操的大营。结果,张合丶高览进攻曹操大营失利,郭图为了推卸责任,向袁绍进谗言,说张合丶高览对袁绍心怀不满,故意不尽力作战。张合丶高览得知後,既愤怒又恐惧,最终决定投降曹操。
(三)投降曹操後的影响与转变
高览投降曹操後,对官渡之战的局势産生了重大影响。他和张合的投降,不仅削弱了袁绍的军事力量,还动摇了袁绍军队的军心。袁绍军队内部人心惶惶,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幅下降。而曹操则因为得到了张合丶高览这两位名将,实力大增,士气大振。
对于高览本人来说,投降曹操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变。在曹操阵营中,高览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曹操任命他为偏将军,封东莱侯,对他十分信任。高览也深知曹操的知遇之恩,他决定在曹操麾下效力,为曹操的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降曹操後,高览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如赤壁之战丶汉中之战等。在这些战役中,高览表现出色,他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他的勇猛和忠诚,得到了曹操和其他将领的认可和赞赏,逐渐成为曹操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同时,高览在曹操阵营中也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和团队,与其他将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曹操阵营的团结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五丶後续军事生涯与结局
(一)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经历
投降曹操後,高览开啓了新的军事生涯,跟随曹操四处征战。在赤壁之战中,高览作为曹操军队的一员,参与了这场决定天下局势的大战。尽管最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但高览在战斗中依然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军事素养。他率领自己的部队,负责保卫曹操的中军,在混乱的战场上,多次击退了东吴和刘备联军的进攻,为曹操的安全撤退争取了时间。
赤壁之战後,曹操退回北方,开始整顿军队,积蓄力量。高览则继续跟随曹操参与各种军事行动,其中在曹操平定北方乌桓的战役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乌桓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时常侵扰边境,威胁曹操的统治。曹操决定远征乌桓,彻底解决北方边患。高览跟随曹操的大军,长途跋涉,穿越草原和沙漠,向乌桓发起进攻。在白狼山之战中,高览与张辽等将领一起,奋勇杀敌,大破乌桓军队,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後,高览又参与了曹操与马超丶韩遂的关中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高览面对的是擅长骑兵作战的西凉军队。他与其他将领密切配合,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战术,成功击败了马超丶韩遂的联军,巩固了曹操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在曹操的多次军事行动中,高览始终冲锋在前,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军事才能,为曹操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在汉中之战中的表现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进军汉中,与曹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高览也参与了这场汉中之战。在战役初期,刘备派遣张飞丶马超等人进攻下辩,曹操则派曹洪丶曹休等人迎战。高览作为曹洪的部下,参与了下辩之战。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率领部队多次击退了张飞丶马超的进攻,为曹军稳定了防线。
随着战役的推进,双方在汉中地区陷入了僵持状态。刘备采用法正的计策,占据了定军山,斩杀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曹操得知夏侯渊战死的消息後,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汉中,与刘备展开决战。高览在这场决战中,负责守卫曹军的粮草辎重。他深知粮草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了防守,布置了严密的防御工事。
在一次刘备军队的突袭中,高览率领部队顽强抵抗。他手持长枪,与刘备的士兵展开殊死搏斗,成功击退了刘备军队的进攻,保护了曹军的粮草安全。然而,在这场战役中,曹操最终未能击败刘备,不得不退回长安。高览虽然在汉中之战中表现英勇,但也未能改变曹操在这场战役中的败局。
(三)最终结局的猜测与历史记载
关于高览的最终结局,历史记载并不详尽,存在多种猜测。一种说法是高览在後来的某次战斗中战死沙场。在三国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将领们随时都面临着生死考验,高览在长期的征战中,极有可能在某次激烈的战斗中,为了保卫曹操的军队或执行某项艰巨的任务,不幸牺牲。他一生驰骋沙场,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追随的主公,将生命献给了战争,这种结局也符合他作为一名武将的命运轨迹。
另一种说法是高览在曹操去世後,逐渐淡出了军事舞台。随着曹操的离世,曹魏政权内部面临着权力交接和政治格局的调整。高览或许因为对曹操的深厚感情,又或是看清了政治斗争的复杂,选择退隐。他可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常山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将自己的军事经验和人生感悟传授给家乡的晚辈,在相对安宁的环境中度过馀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览在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後,仍在军中任职,但因年事渐高,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频繁参与前线战斗,转而担任一些军事顾问之类的职务,为曹魏的军事决策提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以另一种方式为曹魏政权贡献力量,直至自然死亡。虽然确切结局难以定论,但高览在三国历史中留下的英勇事迹和军事贡献,始终被後人铭记。
六丶性格特点与行事风格
(一)勇猛善战,冲锋在前
高览最为突出的性格特点便是勇猛善战。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毫不畏惧敌人的强大。无论是面对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还是曹操的精锐部队,他都能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他手持长枪,骑在高大的战马上,宛如战神降临,所到之处敌人纷纷败退。在界桥之战中,他单枪匹马冲入公孙瓒的骑兵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其勇猛的表现极大地鼓舞了袁绍军队的士气。
高览的勇猛并非单纯的匹夫之勇,他善于把握战场时机,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果断的决策。在战斗中,他敏锐的洞察力使他能迅速发现敌人的弱点,并带领士兵发起致命一击。例如在与曹操军队的交锋中,他能准确判断出敌军防线的薄弱之处,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进行突击,多次为袁绍军队打开局面,取得战斗的优势。这种勇猛与智慧相结合的战斗风格,让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袁绍和曹操麾下的得力战将。
(二)忠诚重义,坚守原则
高览是一个忠诚重义之人,他对自己的主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忠诚。在袁绍麾下时,他一心为袁绍效力,积极参与袁绍的各项军事行动,为袁绍势力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袁绍在一些决策上存在失误,导致内部矛盾频发,但高览从未有过背叛袁绍的想法。直到袁绍阵营内部矛盾激化,他和张合遭受郭图的谗言陷害,面临生命危险时,才被迫投降曹操。即便如此,他对袁绍的忠诚也得到了曹操的认可。
投降曹操後,高览又将忠诚转移到曹操身上,尽心尽力为曹操服务。他深知曹操的知遇之恩,因此在曹操的军队中,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守军队纪律,为曹操的统一大业不遗馀力地拼搏。他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对主公的忠诚上,还体现在对战友的义气上。在战场上,他总是与战友们同甘共苦,相互扶持,从不临阵脱逃。当战友遇到危险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给予支援,这种忠诚重义的品质赢得了军中将士们的尊敬和爱戴。
(三)沉稳内敛,谋略过人
高览性格沉稳内敛,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在袁绍阵营中,面对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激烈的军事冲突,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智,不被外界因素干扰。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战略战术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在军事谋略方面,高览有着卓越的才能。他精通兵法,对各种战术运用自如。在与公孙瓒的战争中,他根据公孙瓒骑兵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战略,建议袁绍加强自己的骑兵建设,并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术,逐步削弱公孙瓒的势力。在官渡之战中,他和张合建议袁绍全力救援乌巢,以保住军队的粮草辎重,虽然袁绍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但这一计策充分显示出高览对战争局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理解。他的沉稳内敛和谋略过人,使他在战场上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成为曹操和袁绍都极为倚重的军事人才。
七丶历史评价与後世影响
(一)同时代人物的评价
曹操对高览的才能和忠诚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高览投降後,曹操深知他的价值,不仅重用他,还时常在衆人面前夸赞他的勇猛和谋略。曹操曾说:“高览之勇,不下于吾诸将,且其有智略,可为吾臂膀。”曹操将高览视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对他委以重任,在多次战役中都让他参与重要的军事行动,可见曹操对他的信任和赏识。
张合与高览长期并肩作战,两人情谊深厚。张合评价高览:“吾与高览共事多年,其为人忠勇,谋略出衆,每遇战事,皆奋勇争先,为吾等楷模。”张合对高览的忠诚丶勇猛和谋略都十分钦佩,在战场上他们相互配合,共同为袁绍和曹操效力,高览的存在让张合在军事行动中多了一份坚实的依靠。
(二)後世史学家的观点
後世史学家在研究三国历史时,对高览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虽然高览在历史记载中的篇幅相对较少,但史学家们从有限的资料中,挖掘出了他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高览虽事迹不多见,然其于界桥丶官渡诸役,皆有参与,且表现不凡,足见其为当时良将。”赵翼肯定了高览在关键战役中的表现,认为他在这些重要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三国时期的优秀将领之一。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在分析三国军事时提到:“高览之勇,见于袁绍与公孙瓒丶曹操之战,其战术运用,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于北方战局之发展,有一定影响。”吕思勉强调了高览的勇猛和军事才能,认为他在参与的战争中,通过合理运用战术,对北方局势的发展産生了一定的影响,肯定了高览在三国军事史上的地位。
(三)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演变
在文学作品中,高览的形象经历了不同的演绎。在《三国演义》中,高览作为袁绍麾下的名将,与颜良丶文丑丶张合并称“河北四庭柱”。书中着重描绘了他的勇猛,在官渡之战前,他与许褚大战不分胜负,展现出他高超的武艺。但由于《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以及为了突出一些主要人物,高览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他的谋略和内心世界等方面的刻画相对较少。
在民间戏曲中,高览多以威风凛凛的武将形象出现。在一些三国题材的京剧丶豫剧作品里,高览头戴帅盔,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在舞台上尽显英雄气概。戏曲通过唱词和动作,展现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如在表演界桥之战时,着重刻画他冲锋陷阵的场景,让观衆感受到他的勇猛与果敢。
在现代影视剧中,高览的形象更加多元化。一些作品不仅展现他的武力,还试图挖掘他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通过演员的演绎,高览被塑造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在战场上的拼搏丶对主公的忠诚丶与战友的情谊等都得到了生动呈现,让观衆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四)对後世军事文化的影响
高览的军事生涯为後世军事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勇猛作战风格和忠诚品质,成为後世军人学习的榜样。在军事训练中,高览身先士卒丶勇往直前的精神被视为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关键要素。教官们常常以高览为例,教导士兵要有不怕牺牲丶敢于冲锋的战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