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旅途中林筠曦没有交出去的首夜,引发的欧鸥对郑洋的揣测,在欧鸥后续并没有观察到郑洋的异常之中,也逐渐地消淡。
在忙的还有贺偃,贺偃也相当地忙。
他找了以前林敬启的一个朋友,杜德友,目前还在杜德友及杜德友的公司进行考察中。
倘若之后通过他的考察的话,杜德友及杜德友的公司,可能会成为他以后进入建筑行业的先行兵——贺偃的第一桶金是用他“K”的身份赚到的,他事业版图是以科技产品为基础的,但建筑的市场,也必然要在日后纳入他的版图之内,且必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毕竟这是林筠曦日后事业发展之所在,他得能帮得到林筠曦。
即便简单地积累资金似乎已经是最大助力。他贺偃是那么没追求的人?他才不要除了钱,其他方面都帮不上林筠曦。
回到科技产品这一块。
贺偃之前认识了澳洲的两个朋友。
他的事业基石注定是不能放在国内建立的,一不小心就容易被信息泄露。
另外,他和贺昉的合作关系,并非百分之百地将自己交给对方。
所以一些事情他也确实不能在贺昉眼皮底下进行。贺偃很早就规划好了这一点。
这两年差不多是见成效的关键时期。如果起不来的,他必须趁早做出调整。
贺偃很有耐心,却又没有耐心。
他的耐心体现在他从前可以慢慢地等待贺昉一点点地掌控贺家,他只需要蛰伏着,等到最后给予贺昉猝不及防的一击,以坐收渔翁之利。
他的没有耐心则体现在,贺昉无法利用之后,他必须一切亲力亲为,他每天恨不得罗马一日就能建成。
他的耐心又体现在,他可以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考察杜德友。
他的没耐心又体现在,他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就是这两年必须见到成效。
贺偃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有多焦虑。他晚上睡不着的时间又变多了。而睡不着的时间他自然不能浪费,反正他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那就少点睡眠无所谓。
因此关于“死”这个问题,贺偃又产生新的想法:他赛车没死,抽烟也抽不死,或许有一天会猝死?
贺偃很实际地为自己可能会发生的突然死亡做了准备,比如其中一个是,他为自己的私人电脑系统设置了自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