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商人掌權的弊端 (第1/2頁)

加入書籤

蘇澤說到興奮處,激動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來回踱步,雙手擊掌繼續道“有了,先在西山試一試,摸索出一些經驗,等到咱們驅逐了瓦剌,可以去草原上養牛馬羊,將其承包給商人,朝廷只需要負責監管以及保護就好了!”

“在草原上養出來的牛馬羊等牲畜,商人是有資格可以買賣出去的,但必須得到朝庭的同意,若是不經過朝廷的允許,私自拿別的地方的牛羊濫竽充數,一律重罰,並且他們養出來的牲畜要優先賣給朝廷,畢竟他們在草原上養牲畜朝廷也是付出了代價的,給他們提供了保護!”

蘇澤的腦子飛快轉動了起來,幾個呼吸腦海中就浮現出了一整條的產業鏈,雖然細節還需要繼續琢磨,不過大的框架已經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了。

此舉一舉多得,不但促進了養殖業的展,每年能供應不少肉,還能將打下的草原利用起來,草原除了養殖牲畜,其實那大片大片土地打下來也沒什麼用,因為越往北其實越不適合種植,既然土地種不出來糧食,對於大明來說自然沒多少利用價值了。

可如果去草原展養殖業,鼓勵商人去草原上養牲畜就可以有效地將土地合理的利用起來,沒道理瓦剌人都可以養出牛羊,大明人不行。

商人們透過養殖牛羊獲利了,朝廷也能從中大賺一筆,先不說可以收購商人手裡的牛羊,就是每年的商稅也是一筆不小的銀子了。

“哈哈哈,瞻基,可行,真的可行!”蘇澤一把抓著朱瞻基的肩膀不住搖晃,興奮的眉飛色舞。

“以往我大明就算北征也得不到什麼好處,那些北方蠻子一打不過就往大漠裡鑽,大明也不能耗費人力物力去把打下來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可若是允許商人去關外圈地養牛羊,大明就可以將關外打下來的土地利用起來,瓦剌人能養牛羊,我大明也行!”

朱瞻基被蘇澤搖晃的有些頭暈,冷不丁的潑了一盆冷水,“你想的倒是挺好的,可若是那些瓦剌人等大明軍隊撤出關外後捲土重來怎麼辦?”

“總不能讓軍隊一直駐紮在關外為那些商人保駕護航吧,那也太得不償失了!”

蘇澤倒是沒有被朱瞻基的話潑冷水,而是連連搖頭,這一點他早就想到了,在他看來這都不是事。

“非也非也,以往大明佔不下來關外的土地不是因為大明人手不夠,也不是因為怕了瓦剌人,而是因為沒有多少大明人願意背井離鄉去關外,關外苦寒,又種不出來糧食,誰會樂意去關外喝西北風?”

“可若是朝廷允許商人在關外圈地養牲畜,那些商人自然會想辦法去招人去關外,去了關外之後他們第一時間就要想著修城,築寨。

“一旦他們在關外紮下了根,瓦剌人想南下劫掠勢必繞不開那些商人圈的地,到時候他們就會成為我大明的屏障。”

“而朝廷也不需要派軍隊為他們保駕護航,那些商人自的就會組織人手保護他們的財富,對於他們來說,那些牛羊就是他們的財富,搶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他們會那麼輕易的將財富送給瓦剌人嗎?”

“一開始不需要去關外很遠的地方,只需要在關外附近圈地即可,一步一步往大漠裡安營紮寨,身後還有大明軍隊的策應,根本不懼瓦剌人!”

“而朝廷要做的就是守株待兔,以逸待勞,必要的時候給予瓦剌人迎頭痛擊,瓦剌人敢來就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甚至朝廷還可以跟著商人們一起往外擴張,十里一寨,百里一城,逐步壓縮瓦剌人的生存空間,遲早有一天,整個關外都是我大明的,所需軍費從商人上交的商稅中扣便可以了!”

以前蘇澤對打瓦剌提不起來興趣,因為瓦剌窮的鍋都用不上了,而且一個個滑熘的和兔子一樣,打了敗仗就往大草原一鑽,大明總不能一直追殺吧,等過些年,那些草原部落恢復了元氣又捲土重來了,煩不勝煩,關外的土地也種不出糧食,打下關外對大明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可現在蘇澤有了些想法,關外雖然不能種地,但可以放牧養殖啊,不但如此,關外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只要能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對大明有利無害。

牛羊可以殺了吃肉,馬匹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不但可以運輸貨物,有多餘的還可以販賣給百姓,那些礦產資源也可以運回大明冶煉。

這其中的難點是在於如何將關外的土地利用起來,鼓勵更多的大明人前外關外安家,只要達成了這兩點,要不了多少年,整個大漠都會成為大明的囊中之物!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土地就有一種莫名的執念,只要地上能種出糧食,能創造出財富,土地就是中國人的命根子。

蘇澤相信,一旦大明人成功在大漠站穩了腳跟,要不了多少年,大明的版圖就會隨著那些大明人的腳步擴張出去,逐步壓縮草原部落的生存空間。

到時候留給那些外族的只有兩條路,要麼繼續北遷,要麼歸化融入大明,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這就叫走你的路讓你無路可走,你養牛羊,咱們也養,不但養還大規模的養,有計劃的去養,一步步蠶食敵人的生存空間。

而想要完成這個計劃,商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商人逐利,一旦讓商人看到了這其中的利潤,一定會有很多商人趨之若鶩的!

百分百的利潤就有人敢投機倒把,百分之兩百的利潤就有人敢鋌而走險,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有人敢殺人越貨。

去關外養殖牛羊的利潤大嗎?

蘇澤覺得這其中有很大的利潤,先這是一片完全空白的市場,因為朝廷明令禁止宰殺耕牛,販賣牛肉,大明其實不缺有錢人,窮的只有那些底層的百姓,能合理合法,正大光明的吃牛肉,絕對有人會買單的!

其次,大明對於馬匹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不但軍中需要馬匹,商人也需要馬匹運輸貨物,朝廷倒是也有養馬場,可也只能滿足軍中所需,民間其實沒有多少馬匹,就算有品相也是很差的,更多用的還是騾子。

草原上不僅可以牛羊馬,也能養騾子,倒是馬匹可以供應朝廷,也能供應有錢人,而稍次一點的騾子可以賣給百姓,充當日用。

再一個,隨著蘇澤在大明國內推動經濟的展,日後百姓對於肉食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的,這事必然的。

隨著經濟展到一個程度,人的兜裡有了餘錢了自然想要吃的更好一點。

吃飽飯不是最終追求,還要想辦法吃的更好!

別的不說,清風縣這些年百姓的兜裡富足起來之後對肉類的需求越來越高這是蘇澤親眼看見的,西山這裡也開始有這樣的趨勢了。

因為西山的礦工很多,而這些工人每個月的薪水其實不少,不說頓頓吃肉,一個月吃上幾次肉也不是稀罕事。

目前供應西山的肉類是從清風縣那裡運來的,價格其實很高,若不是工人薪水足夠高還真不一定吃的起,這還是蘇澤放棄了京城的市場,優先滿足西山工人的原因。

而在古代,能夠食用的肉類本就很少,除了野味,家養的也就是百姓自己養的養和魚可以食用了,牛肉是不能擺在市場上賣的。

野味不是一般人吃的起的,羊肉除了家養的也不是一般人吃的起的,比起吃羊肉,大多數百姓還沒那麼奢侈,更多的是賣出去換取錢糧。

蘇澤倒是在西山養了閹割過的豬,可關鍵在於此時人都不能吃飽,指望百姓現在去養豬也不太現實。

清風縣是因為蘇澤有銀子,買得起糧食,加上展了許多年,所以那裡的人才有餘力去養豬。

蘇澤思來想去,好像也只有讓商人去大規模的飼養才能滿足大明人日益高漲對肉食的需求度了。

豬倒是可以就在關內大規模養殖,可牛羊不行,大規模養殖成本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會破壞環境,大明土地本就不夠了,不可能放棄種植來養牛羊,那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

草原則不同,可以採用遊牧的方式,這裡轉一圈,那裡轉一圈,吃完一圈草回頭來看先前吃過的地又長出來草了。

商人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推動國家展,用不好就會一不小心將大明帶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並用以剝削出賣勞動力的僱傭工人,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

蘇澤雖然想提高商人的地位,推動商業和經濟的展,也不想看到大明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資本主義雖然往外擴張十分的便利,能有效快的去推動一個國家展和進步,但也容易形成一個尾大不掉的局面。

西方不少國家就是資本主義的代表,在初期的時候,他們往往能很快的實現原始資本的積累往外擴張,從而將雪球越滾越大,其中大不列顛的東印度公司就是一個例子。

商人掌權後很快便積累了原始資本,並且在資本的作用下瘋狂往外擴張,擁有軍事力量的東印度公司很快便在印度擊敗了同時代的競爭對手葡萄牙人,在印度各處建立了大本營,將印度化為了大不列顛的殖民地。

而東印度公司又將從印度等地掠奪的財富運回國內,推動了國內的經濟展,使得國內經濟,商業飛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