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軍人的腰不應該彎下來 (第1/2頁)

加入書籤

等到足利義藩走後,松本德民立馬回到了房間內,從床底下的箱子裡拿出了紙張和筆,沉吟許久才落筆。

雖說如今看似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展,但松本德民內心還是有些擔憂,主要是蘇澤的行為太過反常了。

沒道理大明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全都對他們倭國敬而遠之,偏偏那蘇澤卻另眼相待,在這個大明京城幾乎所有人都敵視倭國的時候站出來和倭國站在一起。

而且耐人尋味的還是那些大明官員的態度,要知道其中有些出身江南地區的官員是和他們倭國私底下有來往,要不就是家裡有人和倭寇有勾結。

倭寇雖然膽大包天敢劫掠大明沿海地區,但那些倭寇也不傻,士紳和豪商的家裡他們是不敢去的,至多劫掠那些普通大明百姓和商船。

這其中自然是和一些大明人達成了默契,要不然為何只是小股倭寇流竄就能霍亂大明?

松本德民雖然贊成了倭國和蘇澤合作的事情,但他還是覺得不太妥當,擔心會中了大明人的奸計。

他贊成合作也只是兩害取其輕罷了,比起中了蘇澤的奸計,總好過和大明兵戎相見,可他作為足利義持心腹必須將他了解到的情況事無鉅細的彙報回倭國本土,一切聽從足利義持的安排,這也是足利義持派他來的目的。

足利義藩畢竟只是佔了個足利家的名頭和身體裡有一半大明人的血脈,是一個和大明很好的溝通橋樑,並不是真正的主事人,此行倭國來到大明的主事人從始至終都只有松本德民一個。

除了彙報情況,將蒐集到的情報傳遞迴倭國,和大明重開商貿的事情還需要足利義持點頭才行,這事不是他和足利義藩能做主的。

作為足利義持的親信,松本德民很明白足利義持和國內其他大人物的想法,和大明貿易其實是好事,能帶動倭國國內的經濟,可問題關鍵在於,倭國希望兩國處於同等地位,在商貿上也是一視同仁。

而不是從大明高價採購回去物資,再低價將倭國的東西賣到大明來,那樣不僅不會帶動倭國國內的經濟,反而會對倭國國內的市場產生不好的影響。

先前倭國之所以和大明斷絕商貿往來就有這方面的原因,大明出產的茶葉,瓷器,絲綢都比倭國本土出產的要好上不少,這就導致了大明的茶葉,瓷器,絲綢在倭國很受歡迎。

可錢都被大明人賺走了,倭國除了得到些價格比國內還高的物資並未得到其他什麼好處,反而影響倭國百姓的生計。

前些年就是因為倭國人都追崇大明的茶葉,瓷器,絲綢等,導致了倭國本國的那些茶農,織娘沒了生計,不僅如此,大明還從倭國低價採購了糧食運回大明再賣出去,從中牟利,導致倭國淪為了大明的商品傾銷地和糧食產地,這種情況是倭國人不願意看到的。

錢都被大明給賺走了,倭國國內的經濟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劣了,加上南北戰爭的影響,6地上很多倭國人都活不下去了,只能遠走海外,成為倭國,在朝鮮,大明等地以劫掠為生。

倭國不願意臣服大明不是沒有理由的,而是那些倭國的執政者們預見了這種情況,加上一部分野心家攛掇,所以才有了和大明斷交的事情生。

而今又因為懼怕大明插手倭國和朝鮮的戰爭,不得不再派使臣來到大明,向大明低頭。

實際上此次足利義持派使臣來大明還是有很多倭國人不滿的,總覺得足利義持是軟骨頭,又要接受大明的冊封臣服大明瞭,但問題在於足利義持也沒有辦法,倭國國內的情況已經越的不可控制了。

作為足利義持的親信,足利家的家臣,松本德民很清楚倭國國內的情況,因此他也理解足利義持的想法,想著先暫時和大明稱臣,以此獲取大明的支援,想要等到穩定了倭國國內的情況之後,再圖謀未來。

松本德民寫完了給足利義持的信,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裝到了盒子裡,然後叫來隨從吩咐道

“你找個機會悄悄出城,想辦法聯絡到還在大明沿海逗留的那些失敗者,透過他們的船回到倭國,將這封信交給家主。”

松本德民口中的失敗者自然就是倭寇了,倭國人不認為那些倭寇是強盜,只當他們是倭國國內的失敗者。

隨從小心翼翼地接過了盒子塞到了胸口裡,有些不解地問道“大人,為何要藉助那些失敗者回去,我們不能光明正大的離開大明嗎?”

“萬一那些失敗者不願意怎麼辦?”

松本德民深深的看了隨從一眼,凝眉說道“你照做就是了,不是不能光明正大的離開,關鍵是我怕路上出了什麼意外,我總覺得這次大明之行有些不對勁,可能有人不想讓我們傳遞訊息回去。”

“至於你擔心那些失敗者不願意送你回去........”

松本德民沉吟了會兒,隨即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放心好了,他們會同意的,雖然他們是失敗者,可也還是倭國人,只要你亮明身份,他們還想要上岸,就不敢對你下手。”

隨從瞭然,這次他聽懂了,雖然那些人在倭國國內的鬥爭中失敗了,但他們還和岸上有關係,只要還想上岸就不敢對足利家的人做什麼。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倭寇其實是和倭國有勾結的,想來也是,足利家好歹也是倭國的扛把子,真要想禁止倭國人下海有的是方法,只是不願意那樣做罷了,反正也沒有搶倭國人的,劫掠的是大明。

說不定這其中還有足利家的預設和授意也說不一定。

等到隨從帶著信走了之後,松本德民依然不放心,在房間內來回踱步,過了一會兒他又寫出了幾封信,又交給幾個親信讓他們暗中離開大明京城將信送回倭國,而且無一例外都囑咐要悄悄地離開。

不得不說,蘇澤的擔憂不是沒有理由的,松本德民的確很警惕,倭國還是有聰明人在的。

好在蘇澤早就知道可能會有人現不對壞了他的事,畢竟說起來他的計劃其實很粗糙,就差把倭國人當傻子忽悠了,要是細究的話不難現其中的端倪。

蘇澤走一步看百步,早就撒下了天羅地網等著了,松本德民再聰明,再警惕也註定成不了事。

不僅松本德民派出去的人不能活著回到倭國,就連松本德民自己都離死不遠了,暗殺大明朝臣蘇澤還要顧慮幾分,擔心引來朝野非議。

可悄悄摸摸的弄死幾個倭國人蘇澤那是一點不怕的,還能有人為倭國人討個公道不成?

只能說聰明人活不長是有理由的,蘇澤這輩子最討厭的就是聰明人,巴不得他的敵人全是傻子,隨意任他拿捏。

可偏偏蘇澤目前遇到的幾個敵人都是聰明人,黃儼自從上次被朱棣打了一頓之後也偃旗息鼓了,如今不知道在哪裡憋著壞。

紀綱看清楚了蘇澤的底細之後,愣是白捱了一頓打沒吭聲,距離上次被蘇澤在宮門口痛毆了一頓到今天已經快過去半個月了,紀綱愣是沒敢說句不是。

劉觀也是個人精,怪不得收了那麼多年的黑心銀子都沒倒臺,反而官做的越來越大,知道可能鬥不過蘇澤之後立即服軟了,開始給自己找後路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