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未來擴張的策略 (第1/3頁)

加入書籤

那邊母女二人在談心,這邊太子,朱瞻基,蘇澤三人也相談甚歡。

可能是如今有了一層未來翁婿關係的原由,太子要比上次見面多了幾分親近之意,對於蘇澤提出的需求,太子只是略微沉吟了片刻就一一應允了下來。

蘇澤見太子這麼客氣,心中也覺得太子這便宜老丈人還行,挺仗義的,於是也投桃報李和朱”高熾談論了一番經濟之道,朱瞻基有時會插上兩句自己的見解,席間倒也算是其樂融融,賓主盡歡。

朱高熾也多了幾分考教的意思,時常丟擲一些時政想看看蘇澤的眼光和格局,蘇澤倒也從善如流,撿些能說的說,不該說的就半字不提。

蘇澤沒指望三言兩語就改變朱高熾的刻板觀念,朱高熾接觸儒學多年,有些話在這位以仁為本的太子眼裡那是離經叛道的,說出去難免惹得太子厭煩,蘇澤索性不多此一舉了。

蘇澤得有些見解在朱高熾看來是有些不妥的,不過倒也有些可取之處,一開始朱高熾還沒當回事,可聽著聽著倒也上了心,頻頻點頭,覺得不妥的便沉吟不語,蘇澤倒也識趣,見太子皺眉便轉移了話題。

這一番交談下來轉眼天色就漸漸快黑了,蘇澤倒是想告辭離去,可太子要留他一起用晚膳,蘇澤推辭了一番推辭不過也就留下來了。

朱瞻基還是聽取了蘇澤的意見,晚膳間大多是些素菜,葷腥比之上次少了很多,由於加了些許調味料,味道竟還是不錯。

晚膳之後蘇澤便請辭了,他來東宮的目的都完成不說,還和太子拉近了一番關係,倒也算是意外之喜。

印紙質鈔票的事情太子沒多思考便答應了下來,只是在要不要利用手底下的資源支援蘇澤的事情上有些猶豫。

倒不是太子捨不得支援蘇澤,關鍵是他不知道蘇澤要幹些什麼,蘇澤也只是含湖其辭地說道和倭國使臣有關,具體的倒是沒多說。

這也怪不得蘇澤,主要這事說出去不光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私底下去倭國沿海劫掠也就算了,真要放在臺面上反而不好看。

他敢保證,他要是和朱高熾說讓大明私底下弄下海盜去劫掠騷擾倭國沿海,絕對會被朱高熾這位以仁為本的太子爺給否定,更別提獲得朱高熾的支援了。

可關鍵蘇澤有自己的打算,他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劫掠倭國沿海不是他的最終目的,他的目的是為了讓倭國感受到壓力,需要求助大明,然後大明水軍才能光明正大的去倭國“支援”。

三瓜兩棗的可滿足不了蘇澤的胃口,蘇澤盯著的還是倭國的銀礦,想要用溫水煮青蛙的法子慢慢壓縮倭國的生存空間。

等到倭國內部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自然會想要往外擴張,領海的朝鮮等地自然成了倭國的選目標,到時候大明再打著天朝上國的名頭出面主持公道,坐收漁翁之利豈不美哉。

蘇澤倒是想率領大軍一路橫推過去,可關鍵是這年頭講究個師出有名,都喜歡打著大義的名頭出征,不是蘇澤想打就能打的,還得朝廷點頭才行。

與其花功夫在朝堂上浪費口舌,還不如劍走偏鋒想點別的法子。

到時候倭國和朝鮮求著大明主持公道,可和我蘇某沒半點關係,我帶兵是去救倭國和朝鮮百姓於水火的,可不是去侵略的。

打是肯定要打的,不說什麼冠冕堂皇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臥榻之地豈容他人酣睡,就說多兩個殖民地也是好的。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強大自己,而不是讓自己陷入戰爭的泥潭,要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玩脫,如今的大明經不起折騰了。

同樣是侵略,你直接打著侵略的名頭去肯定是不行的,會激起底層百姓的反抗。

可要是你打著大義的名頭去,團結底層百姓打他們本國的上層階級,那些底層百姓不說夾道歡迎,起碼反抗力度會少一點,省了不少功夫不是?

殺倒是可以殺,但沒那個必要,不到必要時刻蘇澤是不想大開殺戒的,倒不是他有多仁慈,殺了也就殺了,關鍵是這年頭人口還是很珍貴的。

與其殺光了,還不如轉化為大明的殖民地,為大明輸送人口和生產力,不但能擴大大明疆域,還能利用殖民地來展大明本土,何樂而不為?

為何自古以來往海外擴張多是採用殖民的方式而不是趕盡殺絕就是這個道理,西方那些國家一開始家就是走的這條路子,因為本土人口不夠,沒那麼多人力物力去佔領海外的飛地,只能採用殖民的方式,你把人都殺光了誰來給你種地?

遷徙人口倒也是個法子,可關鍵太過麻煩了,還不如選擇殖民。

當然殖民也要小心一點,別到時候搞出個什麼倭國獨立宣言,那可就鬧笑話了。

不過這點蘇澤覺得倒是沒多大可能,倭國距離大明又不遠,就在眼皮子底下,有人造反鎮壓就是了。

其實比起打瓦剌,蘇澤更傾向於打倭國和朝鮮這些地方,打瓦剌太難,大漠太大了,那些遊牧民族戰敗了就往大漠裡跑,你總不可能浪費人力物力去大漠和他們死磕。

打倭國和朝鮮就不一樣了,就那麼大點地,就算跑能跑到哪去,到時候大明水軍把海岸線一封鎖,那些人想跑都沒地方跑。

還有就是大漠太窮了,那些遊牧民族在蘇澤的眼裡就是一群窮鬼,榨乾了都榨不出幾兩油,要是不窮他們也不會三天兩頭南下大明打秋風了。

大漠荒蕪,不適合種植,就算打下來了還得警惕那些草原上的窮鬼來騷擾劫掠。

倭國和朝鮮等地則不同,土地相對來說肥沃一點,可以種糧食,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打下來那是好處多多。

可惜整個大明沒多少人在意這些,就連朱棣都是一門心思打瓦剌,其他人則是一門心思想著關起門來過日子,絲毫沒有遠見。

打下了瓦剌又佔不住地盤,難不成讓大明百姓都去大漠養牛馬?

關起門來過日子也不行,你閉關鎖國,別人積極進取,隨著時間的推移遲早還是會走上歷史上的老路子。

歷史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我們,落後就會捱打,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所以往外擴張是有必要的,可要注意方針和策略,得奔著好處去,而不是和無頭蒼蠅一樣。

思路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